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父母,远游,孝道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个人认为,就是两方面:
一,父母的担心。主要是作为儿女在外面奋斗,父母总是提心吊胆,总是怕儿女是否过得好,是否穿的暖吃得饱,工作是否顺利等太多的担心。
二,儿女的尽孝。儿女们到了在外打拼的年纪,我们的父母也老了。人一老,身体素质就差了一大截,身体的各种毛病就出来了。现在大多数人,不外出几乎不可能。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常回家看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是出自孔子《论语·里仁篇》。在当时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社会。孔子就是运用此句教育人们守在父母身边要奉养和孝敬。
我认为可以是这样的:“父母健在(指体魄健康),尤其是父母年老体弱或多病时,子女不能远离,(游,代表外出)在身边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即便外出或做事,要有个明确的方向或地方,一旦父母有事可以随时找到你或通知到你。马上回到身边尽孝”。这句话的优良传统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可用,假如:“父母年老体弱或多病时,子女们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会守在父母身边或者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奉养尽孝”。
上述只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请多多关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就是两方面:
一,父母的担心。主要是作为儿女在外面奋斗,父母总是提心吊胆,总是怕儿女是否过得好,是否穿的暖吃得饱,工作是否顺利等太多的担心。
二,儿女的尽孝。儿女们到了在外打拼的年纪,我们的父母也老了。人一老,身体素质就差了一大截,身体的各种毛病就出来了。现在大多数人,不外出几乎不可能。我们只有尽可能的常回家看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外一,遵纪守法,堂堂正正的做人。二,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好好工作,多赚些钱。,,,,做到不让父母担心,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强调的是孝道。古时候,交通不便,一个人一旦出门游历,用时较长,有时一年半载,有时三年五载,而且一旦出门离开了家,和家人的联系就只能靠鸿雁传书了。所以古诗中有许多思乡之作中往往提到鸿雁。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常年在外,不能孝敬父母,所以不远游,在家陪伴父母,过安分守己的日子。如果那个人确实有了奋斗的目标,有远大的理想,那么安顿好父母,才可以出游。而今天的远游则不同,坐飞机,火车,十天半月的就可以返回来,而且手机可以随时通话,挂念父母了,或者是父母身体不好了,马上可以联系,回到父母身边。虽然如此便捷,但是今天远游的儿女又有几个能够因为牵挂父母而回来呢?往往是忙于工作而忽略了牵挂他的父母。时代在进步,孝道更应该弘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如果还在世,就不要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要告知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一是“游”字,是指游学、去外地做官,去外地经商等外出活动。和今天的旅游要加以区别。
“父母在,不远游”是儒家孝道的具体内容之一。孔子强调的“孝”,主要是一个态度,比如论语里子游问孝,孔子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孝敬父母不是给钱给饭吃那么简单,主要是要有一颗恭敬心。再比如论语里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就是说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不容易做到。同样“父母在,不远游”也是对待孝的基本态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一首诗来回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上一篇: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