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父母,远游,孝道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社会还坚持划地为牢的“父母在不远行”的观念大概已不行了。原因有二,一是从边远地区和农村走出来的莘莘学子,他们在求学的路上付出了多少艰辛的代价,还将他们打回原形,这将扼杀掉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幸福的未来,这种远行是长久的,这无疑会增加一份思念,多了很多牵挂,不过这已经是中国社会当下的常态了。二是一些中青年因生活所迫也不得不远离父母到外地打工挣钱,以便改变贫困的命运,虽然他们大多都不是长久之计,但短则几年,长则一二十年,父母在家为他们支撑着家,有的要为他们带孩子,他们的远行有得有失,得到了金钱,失去倍伴关爱教育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由于隔代教育总是爱大于教,使得不少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样那样的问题,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最大难题。 在游必有方的问题上,应该是说在选择的方向方法要正确,把握好时空,要把工作和安居紧密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勤奋扎实的干事业,不好高骛远,这样游有成就,父母亲自然很高兴,但游子必须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两个字装在心里,在精神上多给父母亲一些安慰,在物质上进量帮助,让他们开心快乐的安度晚年。若如此“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的矛盾则迎刃而解矣。
(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这句话出自《孔子,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说父母在的时候,出门不要太远,如果想去很远的地方,一定要告诉父母一声,不要让父母担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父母在,不远游”意义在于,人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即使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在中国依然需要依靠父母照看孩子或者洗衣做饭。但同时也也意味着你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父母只要存在,你就不能游走得太远。一方面,父母鞭长莫及,没办法照顾你的生活,另外你也无法照料父母。
在中国,父母对下一辈是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因此“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说,孝顺的儿女自然不会远离父母,在他们年老走不动的时候,能够照顾他们,这笔“等发达了,衣锦还乡”更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孝心。
当然,古人也不是一味强调愚忠愚孝。后半句又加以说明“游必有方”。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因为工作或者学习远走高飞。属于合理的范畴。只需告诉父母,出门远离的原由,还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因为一方面没有目的和方向就容易做错事,另一方面更会让你的父母为此更加牵挂和担心。而因为自己的莽撞让父母担心牵挂,在孔子看来也是不孝的一种表现。
简单一句话看似蜻蜓点水,但实际上道尽孝道的全部要点。所以说为人子,当常怀孝心,多行孝道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界是矛盾体,成者王候败者寇。现在要改变了,不远行因何而远行?没背景跳不出龙门,不求人,世事纷繁复杂。高不成低不就说你啃老族?远行又慈母手中线,时时刻刻牵挂平安衣食住行。出门了多联系父母,哪怕再苦再累报个平安,报喜不报忧也是最大的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哈哈哈,远游,潚洒能让人快活尽兴地事。对父母来说,无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渔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特殊吋期。对那些远在他乡,漂,的奋顾不身搬砖打拼地游子来说,有方就是通过现代智能手机视屏,通话,道一声,平安,保重。理解就是最好红包大大的。OK,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谢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的父母60岁后因为身体也很健康,我和第四的妹妹轮流带父母外出旅游,我和父母去过桂林、张家界、长沙、武汉、北京,北戴河、南京、上海和苏杭等地。第四的妹妹和父母去过云南、四川和陝西,去过昆明、西双版纳和大理丽江,去过九寨沟和峨眉,上过华山。父母85岁后因身体状况差了很多,就不再带他们远游了,后来父亲坐在轮椅上,我和第四的妹妹都带父亲在广东省内游,我父亲90岁后,我都同样会出去旅游,而且更多是国外游,出发之前会评估过父亲的身体状况,并分咐护工做好该做的事,在外面会和在家的兄弟经常联系,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直到我的父母去了另一个世界。
上一篇: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