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父母,远游,孝道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论语里的一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游学,做官,这里着重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父母健在,子女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但从古到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父母健在,儿女远离父母工作,学习的情况很多,并不是古人说错了,这就要加上“游必有方”,这才是这句话的重点,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去哪里,去多长时间,告诉你的父母将父母安顿好这很重要,到了地方要报平安,不要让他们为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担心,这是一种孝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健在,不论你是远游还是不远游,首先要尽到你的孝心。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陪伴父母,顺着他们的心思。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孝顺父母都是一种美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日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理解,可说是繁复解释了一些事情。
南宋时朱熹曾说过“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这个意思很好理解,告诉父母说去山西打工了,但结果却跑到山东去追媳妇,虽说都不算错,可如果父母有事情找,找不到人怎么办?因此可以看出,朱熹是以当时不甚发达的交通联络方式去看待这个“方(向)”的,简单浅显,贴近生活。
而更早时北齐颜之推却说“方,常也”。对比前文中的“庸,常也”,我就想起电影《方世玉2》中,苗翠花师兄说的“安全第一”了。不出事没意外即是“庸”,也很直白易懂,可谓现实。出门在外的,哪个父母不会牵挂自己的子女呢?就像《常回家看看》中唱的,很多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中做出多少贡献,但却一辈子都在祈盼一个团团圆圆。
或许朱熹或颜之推也都因为是这样的缘故,才将“游必有方”延展理解为方向和平安的吧?中秋将至,这里祝愿看到此文的诸位都可以阖家团圆。也希望因工作学习难以脱身的朋友,都记得打个电话报声平安,让家中的老人暂时放下心中的惦念。这不仅仅是孝道,也一样涉及到亲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文化,他是改造人的经典语录,读懂这句语容易,做得到才难,否则的话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评述】方,具体的地方。
古代交通不便,所以为人子,为尽孝道,所以强调“不远游”,在父母身边,才能更好的敬孝道。但在父母身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戍边的将士。为守卫国家,不得已要远行。所以远行前,就要有能找到他的地址或者机构,这样家里有事,才能及时通知到,以全其忠孝。
孝道是如此,人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工作除了好好工作,也必须学习汇报,告诉主管你在忙什么?在哪里?这样上级领导,才能知道具体的情况,才能放心的让你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千五百年前的观点,早已不适应当今时代。两千年前,远游靠步行,或乘坐牛车,出行困难重重,说不定把命搭上,父母自是牵挂。而当今社会,交通便利发达,已是地球村格局,不远游,如何成就事业乎?不远游,如何构成异国留学和打工创业一族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年龄大了,作为当儿子的不要离他们太远了,万一父母有点不好,你必须在跟前照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