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节餐桌上那一道菜让你久久怀念?
年夜饭,腊鱼,切成春节餐桌上那一道菜让你久久怀念?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嫩豆腐切成小丁;
鸡杂也切成小丁;
粳米年糕切成小丁;
荠菜也要切成细碎的菜末;
将冬笋、鸡杂、年糕丁放入鸡汤里滚熟,加入豆腐和荠菜末滚起,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放入精盐调味,就可以上桌了。
荠菜有它独特的清香,此羹鲜美可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忆中,过年时候印象最深的一道菜,应该是“炸酥肉”。
在南方人的生活中,炸酥肉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新鲜的肉条裹上调味好的面糊浆,在温热的油锅中小火慢炸,大火复酥,一条条金黄酥脆的“酥肉”便呈现在了阖家团圆的餐桌。
炸酥肉也需要掌握几个制作要点:
一是肉的选择,首先是新鲜,当天宰杀的猪肉最好,喜欢瘦一点的可以用里脊肉,肥瘦兼宜的则可用五花肉。肉切成二粗条,用少许盐抓匀静置两三分钟。
二是面糊浆的调制,小麦面粉加适量淀粉,放入盐、花椒面(根据喜好放或不放),打一个土鸡蛋在里面,加入适量清水,朝一个方向用筷子搅拌调匀,最后放入静置好的肉条。
再就是对火候的把握,火力太小,炸制过程中肉条会吃油太深而变得油腻,不够香脆;火力太大,刚下锅的肉条因油温过高而熟透不够均匀,甚至会肉条未熟透,表面面糊浆已有糊味。有经验的制作人,一般会把锅中下多一点油,色拉油可以保持酥肉原滋原味,且金黄色更自然;菜籽油或其他油,炸制出来的风味更趋于乡野味道,金黄色会更厚重一些。无论选择哪种油,掌握好油温是关键,七成热开始炸制,且保持该油温直到肉条反复炸至金黄酥脆,不再吐油,这时候,用漏勺捞起滴油后放在敞开的容器里,稍稍冷却,一道传统饮食文化中老少男女都喜欢的“炸酥肉”即大功告成。
在“炸酥肉”的制作过程中,一边炸,一边吃,是这道菜最富有家庭氛围,情感依赖,节日喜庆的最大亮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家过年妈妈最拿手菜是香菇炖土鸡,红烧肉,冰糖炖兔肉汤,超级好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它就是我们老家的菏泽名吃炒“皮杂”。
“皮杂”是流行于曹县、定陶一带的一种特色炒菜,在色、香、味等方面均有浓重的乡土气息。
炒“皮杂”的主要食材有:粉皮、去皮花生米和肉末(肉丝),辅以高汤、香油等炒制而成。因食材均呈白色,且炒制过程中不加酱料、酱油,所有成品颜色比较单一。但肉香和油香融合使菜肴香味四溢,粉皮和花生米的劲道口感也被完美的激发出来。正是这口感和香味,使炒“皮杂”备受欢迎,成为过年餐桌必备菜肴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西特色莜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过年过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便已兴起。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按照以前说法,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岁这晚的年夜饭更是年味中最浓郁的,各地都有各地的拿手年菜,如东北的杀猪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山东的葱烤海参、大烩过年菜、糖醋鲤鱼,上海江苏的冰糖元蹄、什锦石榴包、烩杂素、炒虾仁,福建的佛跳墙、烧破蹄,湖南的炒腊肉、熏鸡熏鸭,四川的干烧鱼、大盆菜、爆腰花,广东的盘满钵满、顺德鱼生等美食,点心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过年点心是年糕和饺子,年糕的种类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等等,饺子就不用多说了,还有松糕、八宝饭、春卷、桂花糕、红枣糕等,我最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年味菜是下图在广东吃的盘满钵满,各位也来晒晒你们那里的年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