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年风俗?
年初,饺子,年糕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年风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的家乡都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过年风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们老家这里腊八开始便有点年味啦!熬腊八粥。腊八粥头天便备好才料,有:红枣,桂圆,花生,枸杞,红豆,山药等,清洗,泡制,然后放点糯米一起熬。浓浓稠稠,香香喷喷。不但滋润养颜,而且润肺利尿。
腊月单日打扫除,清扫庭院,洗窗帘,擦玻璃,屋角旮旯,墙面屋顶全部打扫清洗。整个屋子亮堂生辉。
腊月二十三送灶。我们这里送灶还要做送灶巴巴。送灶巴巴是用米粉做的。米粉先在锅里蒸熟,然后用锅铲用力摔拌,直到用手随意拿捏为准。然后开始做巴巴芯啦!巴巴芯是用上等的猪肉打底,垛碎,再配以葱沬,姜沬,黄心菜垛碎,香干垛碎还有自己想添随意添加的原料,加一个鸡蛋清,香油,酱油,味精调料和肉陷在一起绞拌,基本上比饺子陷还要讲究。用手抓一把揉好的米面团用手捏成薄薄的圆形,再放陷料,然后再象包饺子一样把陷料包进去,基本上和平时吃的包子一样大小。做好,摆好。
再把锅底放油,把巴巴放在锅里煎,煎成金黄色,翻边,再煎,煎成黄色,然后放热水浸锅蒸熟。
蒸熟的送灶巴巴先放三个或五个放在灶台上祭灶。放炮竹。灶台上写上:上天做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年年有余。
大年二十四开始做糖,杀年猪,杀鸡宰鹅,放塘捉鱼,打年货,基本上要忙到年三十。三十的中午吃面,炖肉,炖鸡鸭鹅,尽情的吃。吃过以后,男人开始贴门对,摆放物件,女人开始做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啦。女人们各显其能,摆满满满一桌山珍海味。一家人围坐在桌子上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畅叙一年的工作经验和趣事。展望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财源滚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家乡最深刻难忘的过年风俗是:除夕这晚必须要人人洗新年水。新年水即是用柏叶,桂叶,竹叶及一些长青的树叶,放进大锅里烧煮开的水,合家老少都用来冲凉洗全身,确保新年行好运,顺利平安大吉。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从先祖世代传承下来的,都得遵依的民间风俗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过年前(年三十)池(杀)鸡,鸭,鱼,猪,做造猪肉(也称客家扣肉),蒸作甜粄(年糕),敬拜祖宗,给晚辈派利是(压岁钱),吃年饭,年初一至年初三不扔垃圾,不杀生,年初三回娘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年初一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这些都是我们豫北农村孩子年年期盼的事,年复一年,已人到中年,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事,还是磕头拜年。七十年代,人们还不富裕,豫北的农村孩子。到了大年初一,早早的就醒来,听到窗外的第一声鞭炮,就嚷着让妈妈给拿出新衣,穿上后恭恭敬敬的给爸妈磕个头,便出去给同村亲近的长辈拜年。其实拜年是假,要核桃要糖果是真!有时去到长辈家,爷爷奶奶们还没起,进门就跪下 磕头,爷爷奶奶们就会慈祥的笑着,像变戏法一样从被窝里拿出几个核桃,糖果,那就是我们儿时收到的红包啊!初一长辈家跑一遍,孩子们就会聚在一快比谁要的糖多,核桃大!八十年代,长辈们开始发红包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大,而我,也早已退出要红包的行列,最后变成给孩子们发红包,但唯一不变的是,还是年年给长辈们磕头拜年。儿时的磕头当做儿戏,年长时便感到了对长辈的尊重,而现在才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每年的磕头拜年,其实是我们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我们中国春节文化的拜年发红包,就是每年提醒我们年轻人要尊老敬老,长辈们发红包也算是提醒长辈们要爱幼。而且,我们的拜年风俗,还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家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逢过年爸爸妈妈都会忙碌一阵子购买年货,小年那天吃灶糖,说是送灶。除夕早晨很早就起床贴春联福字,小时候经常和爸妈抢着贴。还要做一桌子丰盛的晚餐,说是晚餐也不晚一般就是在下午两点多就开饭了。吃饭前是要先放爆竹的不过现在不让了,菜的个数不能出单,一般是12道菜代表12个月,为了能过一个肥年少不了肉肉。吃完了还要挂红灯笼,零点时分我们这叫“发纸”在农村的要在院里烧一堆火表示日子红红火火,还要给祖宗先人烧点纸钱,在城里的没法这样就是吃饺子,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谁吃到谁有福。要是最难忘最难受的就是“守岁”一宿不许睡觉,初一不干别的就是睡。不过现在也没人这样守了困了就是睡,第二天还得赶庙会可热闹了,过年最难忘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大街上车少了,再也不堵心了,要是总这样多好啊!
上一篇:回家过年,你的儿时是什么味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