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依据吗?
孩子,三岁,七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科学依据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很多习惯和性格是小时候就养成的,长大后就很难改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也并不完全是这样,任何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己有所察觉并刻意的练习,不过改变的过程肯定比小时候要难很多,也要花更多的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老话相信很多农村的朋友们都是经常能听到的,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从一个人还是三岁的娃娃时候,看他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大致就能看出长大后的心理特点和个性了。而七岁已经是明事理的年纪了,从一个人七岁的个性,就大致能看到中年以后的状态了,这句老话也是非常明了的概括了一个人从小的心理发展对长大的影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半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不会出现太大变化,所以小时候被教育成什么样,长大后可能还会是什么样。
另一方面,一个人生下来后性格就是确定的,而你的性格也决定了将来遇事做事的方法和准则,再加上教育的影响,从小时候基本就能给一个人定性,如果这个孩子将来换了生活环境或教育环境,那么他的思想可能还会变化,但是也得看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有多深,如果已经根深蒂固,怕是其他教育方式也很难将其纠正回来。
拿最近发生的大连未成年杀人案的孩子来说,具有多次“前科”的孩子如今犯下这种事情完全就是父母的不作为,最终被收容到教养所,并认定其父母不具备管教能力。一味的溺爱纵容就容易导致这种结果,而这个孩子再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下去,只会成为一个恶魔,到教养所出来后还可能成为一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开始,到去世结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0~7岁的心理发展情况尤其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直接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程度。父母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给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就能够给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是农耕时代的经验总结,那时分化和阶层标识更严重。
进入工业化与科学文化的今天,早已过时,更没科学依据。别老是把过去的传统的、缺少依据的、片面的、主观意想和感性的认识翻出来解释。
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教育、制度、物质条件、科学文化和训练”等等都会对人产生极大影响和改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其中破除我们对传统观念的“迷信”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好了,不多说了,已有网友作了更好的回答。你是否认同,自已思考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岁老大,七岁看老,说白了。就是说的一种现象。小孩的性格,决定了以后有没有出息。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话。小孩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让大人认为他是有出息的。
说白了。还是一个家庭的原因。大人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小孩善于模仿,自然会去模仿自己的家长。当一些人看到有模有样后,就会感叹这个小孩有出息。都是凭着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来评判的。
事实上,一个小孩有没有出息,绝大多数的表现还是非常准确的。性格决定它要做什么样的事。大人的性格,在基因传承下,自己的小孩也会有这样的基因成分。江湖中有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这就是模仿的力量。
上一篇:冰箱冷藏的卤猪蹄怎样加热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