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天才少年霍去病为何早逝?
匈奴,汉武帝,他的天才少年霍去病为何早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天才少年霍去病为何早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代过于久远,留下的记录又太少了,那我只好妄自推测一下了。必须一提的是霍去病的出身并不高,他自幼是由舅舅养着的。他的舅舅不是一般人是卫青将军。娘亲舅大之下也好,抚育之恩也好,卫青在霍去病心中的地位一定是极高极高的。他毫不犹豫的射死了伤害舅舅的李敢。
霍去病在舅舅的抚育下长大,汉武帝都看了眼熟了,在十七岁那一年估计是汉武帝观赏了他的身手,给予了他骠姚校尉的官职,他在舅舅麾下战斗。
那么第一次战斗呢,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袭了匈奴的薄弱后方。这一功,可不是完全归于霍去病的,其实这种安排百分百是他舅舅做出的,这一仗霍去病砍下了两千多个人头。
回来以后当即接收到汉武帝的超高规格奖赏,封冠军侯。要知道汉武帝并非一个简单的皇帝,李广打了那么久的仗,没有封侯,为什么突然对待一个年轻将领封侯,配合后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出猜想,那就是要重用霍去病做一些事情,比如说“背黑锅”,要人背黑锅,领导一定会在锅子里放些窝窝头去安慰一下,那便是冠军侯。
刘彻,卫青,霍去病三人一定会有个极为保密的会谈,会谈的中心就是以后刘彻的计划,根据后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得知,这个计划是一个大将在锋线和匈奴的军队战斗,吸引匈奴人,另外一个大将骑着倾全国之力养出的战马以高速高机动的方式直插匈奴人的后方-----袭击匈奴人的幼儿妇孺等等。
这个计划有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就有一种思想“杀降不祥,拒降不仁”。匈奴是残暴,可是和大汉之间也有交易或者说来往,掳掠大汉的人口,可是也未见过大规模杀降的。
可是这个计划不是简单的“杀降”了,而是屠杀非军人,而且大漠里面,也没有俘虏这些人的能力,只能杀。
那么读者大大们,如果你是霍去病,三个人开会了,你觉得你会选择哪一个任务。前提是另外一个将领是亲得不能再亲的舅舅卫青。千古之下,英锋尤烈的霍去病自然会选择去当“行刑队”的队长----他选择了深入敌后屠杀平民。
他既然做了选择背黑锅,那么汉武帝自然要给他窝窝头-----冠军侯。
有针对性的在舅舅卫青的麾下练习长途奔袭,这很重要,所以练习了两年。汉武帝刘彻要检验一下练习成果了,封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这个将军名号很有意思,几乎指明了霍去病的战术了,有别于车骑将军。
那么骠骑将军就用骑兵打一下看看吧,当然是按照汉武帝刘彻的方法。霍去病高速冲进匈奴的后方基地生活区,一次就杀死四万人,俘虏了一百多人,这个比例很可怕,俘虏的人数不到歼敌人数的百分之一。这样的数据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是可怕的,基本上代表着“良莠不分,鸡犬不留”了。
打得好,汉武帝见到战果一定很开心。刘彻不一定开心,可是要是拉上他皇帝的职业他也只能开心了。
那么好吧,我刘彻为了大汉,为了这一战准备了很多年了,我苦心经营才养活这么多战马。去吧,霍去病小家伙,别让我失望,你五万骑兵我给了你十几万匹战马,你若是失败了,大汉数十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霍去病年少,但是也懂得这次战役的重要性,尽管两年了,在河西屠杀那些老弱妇孺的血腥味还没有在鼻子里散去,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人还常常出现在梦中,血淋淋的,或许还有抱着婴儿的匈奴女子朝着他尖叫......
为了大汉,为了大汉,我必须去做,我必须做得比白起更多一些,带上我的骑兵,穿插过地域,只要不是大汉子民,就得死。
21岁的霍去病,出发了,他拥有非常多的战马,马累了就可以换乘,即使匈奴人有军队想追上他,也会被他高速的机动力吃掉,何况他舅舅正在正面吸引着匈奴的主力。
一颗颗匈奴头,一股股匈奴血,一具具尸体,不要俘虏,不接受投降,不掳掠,给你们带来的只有死亡。700400匈奴人,用血染红了霍去病的战绩,估计也同时染红了他的梦境。
没有任何史料(至少我没有看见)描叙霍去病具体的战斗,我估计他也不想留下这些,即便有,刘彻也会焚灭这些东西。
升任大司马,这是刘彻对他的奖励。
可是,屠杀这种噩梦一般的场景,会忘记吗?
推测一个正常人顶不过一个月,可是他顶了一年多,终于病故。汉武帝非常伤心,其实我也是,要是我穿越过去,我会跟他说道说道蒙古人入中原的故事,还有扬州十日,嘉庆三屠,五胡乱华。
最后会对他这样说:“中华文明,庆幸有将军你,庆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兵法教会了霍去病如何打胜仗,却没有教会他如何在打胜仗后活下来】
冠军侯霍去病,好骑射,善长途奔袭。
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每一仗均是大胜而归!
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号。
仿佛一颗流星一般,划过夜空,耀眼夺目,但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千百年来使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病死说,政治斗争说等。
霍去病病死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
褚少孙的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可信的。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
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死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死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
然而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上一篇:大学生深陷网贷是现在世人的超前消费观念影响还是受现在泛滥网贷诱惑的毒害,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