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可法为什么在扬州抵抗了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扬州,满清,清军史可法为什么在扬州抵抗了很短时间就失守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续明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的手下很多人都投降了左良玉,早在弘光政权建立之初,这些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全都嚷嚷着要去进攻南京,左良玉不得已把自己的金银财宝都分给了这些人,同时在长江上竖起了一门大炮,说谁再敢去进攻南京,就用炮轰!左良玉一直在尽最大可能控制这些部队,不让他们胡来。左良玉一再说要他做朝廷的守土保疆的忠诚将领。
后来马士英胡作非为,马士英是搞恐怖统治,很类似于汪精卫统治下的76号的恐怖统治。《明史·奸臣传》记录了马士英“日事报复,以迄于亡”,到弘光政权灭亡为止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着整人害人,大规模的报复迫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这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能够看出一些来。
马士英的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后左良玉也控制不住了。 左良玉起兵的主要理由是讨伐马士英,当时左良玉已经无法控制手下,手下都忍无可忍,集体要求举兵讨伐马士英。当然,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左良玉手下的大都是闯王李自成的部下,他们一般不愿意跟老领导打仗。据《明史·奸臣传》记载,左良玉部队起兵造反,讨伐马士英,在起兵文书上列举了马士英的八条罪状。包括为阉党重修三朝要典。当了首辅还要独掌兵权。大肆诬陷迫害他人。以选中宫为名,把最漂亮的女人占有,剩下的才给朱由崧。腐败到极品,都督满街走,职方贱如狗。控制皇帝,招募死士,滥用暴力。还有太子案等等。左良玉手下的,主要是哪些李自成投降的部队,早已义愤填膺,36员大将联名造反,如果左良玉再不起兵造反,他们就要自我行动了,左良玉已经控制不住了。随着这些主要由投降过来的士兵组成的部队,纪律越来越差,连那些李自成投降过来的将领都看不惯,左良玉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差,后来的左梦庚更是很难控制桀骜不驯的部队。
意大利传教士马丁诺·马蒂尼(1614—1661,中文名卫匡国,字济泰)所著《鞑靼战纪》记录了他在中国的见闻:
“他们的攻势如闪电一样,用不了多久就占领它,除非那是一座武装防卫的城市。
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鞑靼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扬州城。
一个鞑靼王子死于这座城下。一个叫史阁部(史可法)的忠诚的内阁大臣守卫扬州,它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城遭到了洗劫,百姓和士兵被杀。
鞑靼人怕大量的死尸污染空气造成瘟疫,便把尸体堆在房上,城市烧成灰烬,使这里全部变成废墟,堪称人间地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证,明末的人口大概在1.5亿左右。关于史可法守扬州这件事儿上,你说史可法纪念馆里面写的史可法以400名敢死队员杀死清军精锐铁骑一千多人,要知道清朝当时除了蒙八旗和汉军旗,满洲八旗总人数也就五六万人。最精锐的八旗铁骑也就是最能打的那一部分也就两三万,多铎率领攻打扬州的清军是百战精锐之中的精锐八旗铁骑,要在扬州死一千多精锐八旗铁骑,那将是很大的损失,也怪不得《南渡录》里面写清军把史可法打成了粉末,并在扬州进行了大屠杀。史书记载,左良玉的部队号称80万,实际人数大概有十多万人左右,大都是李自成投降过来的,江北四镇仅仅刘泽清所部人马就超过23万,再加上福建郑芝龙所部20万人马,还有南明的大量的地方部队,南明军队的总人数应该不下100万人。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左良玉始终以最大限度的忍耐,希望能够维持和平,但马士英不断的压迫之下,左良玉手下的那些李自成投降过来的部队,却再也忍受不住了,于是起兵讨伐马士英。在此之前,河南的地方豪强本来效忠于南明朝廷,史书记载马士英的妹夫驻扎在开封的河南巡抚越其杰腐败无能,记恨抗清义士陈潜夫,于是马士英把陈谦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于是河南的地方豪强在清兵攻来的时候,没有进攻清兵,明朝军队在河南防线所部署的大批军队 很快崩溃,河南的地方武装也没有支援明朝军队,后来猛将且制造著名的嘉定三屠的刽子手李成栋也投降了清军,这是清军能够从黄河顺利打到钱塘江边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有几个事实在众多史籍中都有记录。首先,当时史可法名望极高,所谓忠义著于华夏而被弘光政权排挤,在扬州的礼贤馆,史可法聚集了很多火炮专家,从包括澳门葡萄牙人手里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技术,能够制作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当然这些火炮在扬州之战中对清军造成了多大杀伤在史书上是有争议的,南明军队的单兵实力远远不如清军,当时的围攻扬州清军是最精锐的八旗铁骑,史可法手下的刘肇基杀死的一千多清军,主要是用火炮杀伤的,而不是用步兵作战杀死了清军。另外史可法是在违抗军令的情况下防守扬州,兵力部署极其单薄,没有任何外援助。
当时马士英民愤极大被臣民们比作秦桧,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际上马士英比秦桧坏多了。在那个时代不断有人要求史可法起兵清君侧,起兵讨伐马士英,但史可法始终委曲求全,直到最后死在了扬州,马士英则始终不断破坏,不断给史可法小鞋穿,让他始终无所作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明抵抗军主要是本来就边缘化的南直隶官员组织的,这些官员的能力本就差一截不说,心态还特别不好,所以能偏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议和是主要的基调,史可法的能力实在是差到一个层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