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神白起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秦国,秦王,邯郸战神白起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赵豹的理由很简单,上党郡如今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若是赵国横插一脚,肯定会引起秦国的不满,到时候,赵国未必能讨到好处。
听了赵豹的话,赵孝成王也有些犹豫,可是他还是对上党郡蠢蠢欲动,不甘心的他又找到了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则认为,到嘴的肥肉没有不吃的道理,这可是上党十七邑啊!
根据《东周列国志》记载:
发百万之众,而攻人国,踰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不费寸兵斗粮,得十七城,此莫大之利,不可失也。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战国七雄中,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两国的军事水平不相上下。但是,秦国因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政治水平大幅度提升,而赵国却落于下风。
而赵国想要在政治上进行改革,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接收上党可以在短期内为赵国增强国力和军力,到时候,和秦国一战定天下,也是有胜算的。
赵孝成王决定接收上党郡后,也知道秦国不会善罢甘休的,为了防止秦国进行军事报复,他想要派遣一名大将去镇守上党郡。
赵王问平原君,谁能抵挡秦国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白起。平原君举荐了老将廉颇,说廉颇虽然打仗不如白起,但是主动防御应该也能应对白起。
于是,赵孝成王就派遣平原君去接受了上党郡,同时让廉颇同去镇守。
此时,白起的二十万大军正在城外排兵布阵,准备一举拿下上党,没想到突然接到了秦昭襄王紧急撤兵的命令,这让白起很是不解。
原来,秦国丞相范雎得知了上党归赵的消息后,便劝说秦王撤兵。因为赵国接收上党后必然会实力大增,又有老将廉颇镇守,讨不到好处,不如休养生息,再找合适的机会。
然而,白起对赵国横插一脚的行为很是不满,他咽不下这口气,一再请求秦王能让他发兵长平,与廉颇一较高下。可是,秦昭襄王也不愿冒险,最终还是命令白起班师回朝。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这样,秦国厉兵秣马整整两年。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倾全国精锐之师五十万,向赵国长平进发,想要一雪上党归赵之耻。
面对秦国的五十万虎狼之师,赵国也不甘示弱,赵孝成王命廉颇为将,同样率领五十万大军,布防于长平一线。
一时间,秦赵两国百万雄师汇集于此,兵甲遍布长平,一场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争即将打响,史称“长平之战”。
此次出征,秦国先是派出大将王龁,王龁率领秦军长驱直入,连破数城,一直打到了长平城外。
而此时,老将廉颇稳坐城池,他没有贸然出兵,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城墙加高加固,任凭秦军在城下如何叫阵,他都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迎战的意思,双方陷入了胶着的相持阶段。
廉颇的固守之策在前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方僵持了一年,秦军都毫无进展。
可是没过多久,赵国都城邯郸就开始盛传廉颇老矣,无所作为的流言,很快这些流言就传到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
赵孝成王对廉颇只守不攻的举措很是不满,以为他是惧怕秦军的威力,不敢迎敌。但其实,这是秦国丞相范雎的反间计。
他买通了一些赵国官员,在邯郸大肆诋毁廉颇,颠倒黑白,挑拨离间,而这也恰恰点中了赵孝成王的死穴。
当时,赵孝成王因长平之战过度消耗国力而忧心,为了避免战争继续僵持下去,也为了尽快和秦国做了了断,赵孝成王换掉了年迈的廉颇,换上了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括深得赵奢家传,自幼熟读兵书,对于军事典故那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但是,赵括的军事才能从未被赵奢认可,他还说过,赵括不带兵便罢,带兵就是大家一起去送死。
可见,连赵奢都认为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可是,当时的赵孝成王急切地想要换掉廉颇,他执意让赵括领兵出征了。
赵括来到长平后,开始加紧部署出击方案。为了速战速决,他增加了骑兵的队伍,还撤掉城中的一些防御工事,以保证骑兵可以畅通无阻。
而秦军这边,得知赵国换将了之后,秦国也换掉了王龁,派出了白起挂帅。
公元前260年,赵国长平城外一如往常,战争还处于相持阶段,但是两国大军的主帅都已经调换。
白起为了引诱赵军出城,仅以两万秦军攻城。赵括见敌寡我众,求胜心器,立刻派出二十万兵马出城迎敌,很快将秦军击退,消息传回邯郸,赵孝成王大喜过望。
可赵孝成王不知道的是,这次的失败完全在白起的意料之中,他想让赵括放松警惕,一步步引诱赵军陷入他事先预设好的包围圈中。
第一次胜利之后,赵括信心倍增,于是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继续向北追击秦军。秦军则不断补给兵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秦军大本营附近。
可就在赵括还想继续攻打秦军的时候,他的后方突然出现一支十万人的伏兵。此时赵括才如梦初醒,随即命令剩下的二十多万赵军前来支援。
原来,早在赵括的二十万大军出城后,白起就暗中派出了两支十万人的军队迂回到赵军的身后,只等赵军孤军深入,便可前后夹击,将其团团围住。
可是,等到赵括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就这样被秦军分兵包围,犹如瓮中之鳖,任凭赵括四处冲杀,都难以突围。
被秦军围困四十多天后,赵军弹尽粮绝,走投无路之下,赵括再一次发起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杀。主将一死,四十多万赵军群龙无首,最终只能全数归降。
然而,面对这么多的降军,白起却忧心忡忡。他担心这些降军迟早会作乱反叛,可若是将他们放回去,又无异于放虎归山。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将超过十四岁以上的士兵全部坑杀,一个不留。坑杀便是活埋,长平之战最惨绝人寰的一幕就此上演,四十万赵军被分批活埋在了长平郊区。
一将功成万骨枯,长平之战让白起饱受争议,“人屠”之称也由此而来。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围歼战。白起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给赵国以毁灭性的打击,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也因此成就战神威名。
然而,其坑杀四十万赵军也是事实,成为其一生难辨的罪证,也给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03
上一篇:花盆里放铁丁能给花补充铁元素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