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学生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有用处吗?
孩子,走马观花,有的小学生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有用处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们中国古文中,有一句话叫退而求其次。
还有一句话,陶渊明老先生说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形。
说这两句话的根本在于,如果认为小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没有用处的话,这完全是错误的。
第一个标准在于该子读书就是一个好习惯,甭管他读的是走马观花还是咬文嚼字。因此当孩子开始读书的时候,无论孩子怎么读,家长不要过于干涉,因为每个人阅读的方式不一样,阅读的速度有所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孩子阅读的习惯和阅读速度和我们不一样,甚至有些阅读问题提出来之后,孩子无法解决就认为孩子的读书是不可取的。
第二个问题,第二个标准,就是读书,实际上在于有点像佛教经典里面的,拈叶微笑。
大多数读书的时候,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根弦,其实就是一个句子,其实就是那一刻的某几个字,而不是我们在课文学习中的那些重点句子。
这段时间杭州考试,一个是好多人可能看过这个新闻,考试试卷上选择了一篇文章,然后有学生联系到了原作者,让原作者去完成最后的填空和阅读理解,结果原作者得了六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是作者本人,也不可能去完善考试过程中的阅读理解。
从而说明了孩子读书无论是走马观花还是咬文嚼字,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家长,千万不要加以干涉,等到孩子不愿意读书的时候,家长就可能要后悔了。
博览群书也是刚开始就是走马观花。只不过读书多了之后,会回过头来专心致志的去研究某一领域的内容。
我觉得是这样子。不知道,您认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用无用切不说,这种跳跃式的、丢三丢四的学习方法肯定对读书有影响和不好。也听说过有个别天才,能举一反三,观其首就知其尾了。但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对学习还是要有个认真诚实的态度,否则是学不进去东西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不能走。“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去学,才会有收获。特别是小学生,要从小培养起以上这些好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这对以后乃至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
谢谢邀请!
天才也不是天生的,除了夲身的一定的聪明才智,还是靠后天,平时的勤奋学习所积累的。
以上请加在个别天才,后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有用的,你别看小孩子漫不经心的在看,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因为游戏没人教他们都喜欢玩,而且都会玩,这就是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虽然走马观花的看,但作用肯定有的,只要用心看,何求认真,只看效果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小学生正在学习的教材和课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好,容易造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毛病,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但是,对于课外读物,应该鼓励小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这样能培养阅读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没用。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只适合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工作经历的成年人,所谓“多读书不求甚解”。
小学生读的课外书,可分为三类,一是“闲书”,二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思维水平,陶冶情操的书,三是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的书。
先说“闲书”。这类书一般阅读时间大约十五分钟,主要是在孩子作业比较多,写得比较累时,中途休息时读一下。其次,第二类书,每次半小时左右,静下心来读,重在感悟。第三类书,大声朗读,每篇读两遍,第一遍获得粗略的印象,第二遍加深印象。读一遍没用!
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一是要求孩子不要读得太快,孩子读书太快,效果、收获会大打折扣,甚至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和效果,还会慢慢形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二是不必每天读,一周读个两三次即可。三是孩子在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读,倘若孩子心情不好,心不静,你硬逼着他读,还不断强调读书的好处,他只能是“假读书”,徒劳无益。四是孩子读完书后,不要急于给孩子题问题,诸如有哪些感悟?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等等。家长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精神负担,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排斥,厌倦,假读书,心猿意马,不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读书以及读书的效果,是个不断慢慢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孩子短,有的孩子长,因孩子的个性有关。孩子心要沉,家长心要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