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奈飞公司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
员工,文化,的人奈飞公司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帮助员工共同分析,工作上每天要做好哪些事情,做好这些事情不仅是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而且是在逐步实现你个人的目标,同时帮助员工尽可能地排除困难;
比如我有一位广告行业做销售的朋友,他的个人职业目标就非常清晰,就是希望五年之后能够自己开一家广告公司,所以奔着这个目标,他每天都会有意识地拓展客户资源,研究新的产品和玩法,联系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
这是在给自己打工,但同时在这五年之内,同样也是在给他任职的这家公司打工,并不冲突;
再比如我曾经有一位HR实习生小朋友,她希望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厉害的HR。
虽然这个最厉害很难具体定义,但是一旦她怀揣着这个愿景,就可以帮助她设计日常工作内容。
例如每天在领英上至少新增10位运营或技术方面的联系人,和5位老朋友互动等,这既是给公司增加人才储备,也是为她自己拓展人脉资源。
因人设岗,设计的设,而非设置的设。
但是现实的可悲在于,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职业愿景的。
我经常听到的千篇一律的回答是,我的目标是找一份好工作,能多赚点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和表述,就是在告诉别人没有职业愿景和目标,赶紧淘汰,不要尸位素餐、影响团队。
二是关注结果考核,即方向问题;
我们在企业内部做平衡记分卡项目的时候,会按照业绩目标、客户、产品/服务运营、团队进行层层递推。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具体指标的设置,却最容易发生偏离,以我们最熟悉的招聘岗位为例,招聘岗位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回答:是给公司招人。
这个答案没错,但却本末倒置。
因为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司不是为了招人而招人,而是为了业绩增长而招人,所以在招聘岗位的结果考核中,如果我们仅仅考核招人,而不与业绩增长挂钩,就会发生这种偏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招了多少人、留了多少人,是最直观、最容易核算的,也是最安全、最没有争议的。
所以我们天然会如此考核,其实想要与最终业绩挂钩并不难。
只要盘点一下他招聘进来的人,给公司带来多少业绩,或解决了多少问题,提升了多少效率,降低了多少成本;
这里面有些数字一目了然,方便核算,但有些难以精确核算,或短期内难以精确核算,一定会存在或大或小的争议产生,《奈飞文化手册》给出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以开放的心态,以事实为依据的公开讨论。
三、最后看员工治理。
《奈飞文化手册》在员工治理层面,非常强调“三合一”:
简洁的流程+严格的纪律+坦诚的沟通。
其认为“成年人”是有强烈自驱力、创造力的,员工治理就是打破各种桎梏枷锁,帮助员工释放自驱力、创造力。
反观很多企业,内部流程存在的意义在于管控,设置的目的是不犯错、不得罪领导,逻辑起点是对员工的不信任。
假设在没有流程管控的情况下,员工会浪费公司的资源,或将资源用于公司期望以外的方向,所以要层层审批把关。
而《奈飞文化手册》提出尽可能简洁的流程(注意并非没有流程),则是基于对员工的信任,相信每一位进入公司的“成年人”都会对公司的资源负责,如何保证这种负责呢?
一是基于选人,即选成年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给与充分的信任与权力;
二是基于坦诚沟通,上下级之间、跨部门之间围绕最重要的几件事情充分沟通,甚至公开辩论,达成一致;
三是基于纪律,对于违反纪律绝不姑息;
可以说坦诚的沟通与严格的纪律取代了流程和管控,发挥了保驾护航、防止意外的作用,而简洁的流程与管控,则为员工充分发挥创造力打开了枷锁,释放了自驱力。
不管是文化的塑造,还是组织能力的打造,都是艰难的、需要持续投入的,不仅最高层需要带头表率,而且甚至需要针对每一位员工、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进行辅导纠偏,逐渐形成文化上的共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看看当时“纸牌屋”有多火就知道了,连当时的总统奥巴马都调侃说,要是我的立法会有纸牌屋里的那么高效就好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原话不记得了)
奈飞的成功就是敢于求变,从之前的DVD租赁起家后,果断转型原创,从分销内容转变为创造内容,最终脱颖而出。有点类似华为,从最初的代理转为自己出后技术。坚持走技术为核心的道路。如果奈飞没有变革,估计就是现在的联想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为用户提供更棒的内容、更棒的产品体验
上一篇:自己是一个司机,该怎么和车主分摊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