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每天做作业,即使有家长监督但还是拖拖拉拉的,该怎么办?
孩子,作业,写作业小孩每天做作业,即使有家长监督但还是拖拖拉拉的,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小孩,从小跟着姥姥,她姥姥住的是平方,她跟姥姥说等我长大了,给你买大房子,姥姥说好,我等着,到了该上学了,起的早,她不愿意去,回来也不写作业,她姥姥就问她,你不写作业,不读书你说给我买大房子,你拿什么买,她就问她姥姥,哦读书能买房,哪我就好好读书,从哪以后上学就不费劲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习惯,兴趣,相对自由,信任,小惩,主要育人。就提供这些信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家也是一年级。一般这种情况,我会根据作业量给他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写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给小孩鼓励适当给些奖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孩子上一年级,这刚考完试放假,这一学期可谓是焦急加火燎。我来说说我的孩子是如何改善拖拉的毛病的?
首先,父母不要以为那么简单的东西孩子肯定会,这就大错特错了。父母即使认为是最简单的,在孩子那里也不定懂,这需要你给他讲,给他科普。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概念与实物之间是搞不清的,再加上很多类别、修饰等,就更加晕了,尤其是现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搞得孩子抓不住重点。其实是父母信息太多,抓不住重点。
父母学了多少年成为今天,孩子才几岁,根本不懂。其实自己的孩子已经不错了。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更是很笨的。
举个例子孩子读的一本书《小布头奇遇记》里小布头坐过车,认为机器就是司机,发动机和小布头的对话,发动机说它是机器,小布头说他是司机。
很多时候孩子就像那个小布头,你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不能理解,为什么想到那去了,想法很奇怪。
所以,需要父母忍耐去讲解。
第二,多鼓励是最强的动力。
打击、贴标签,你的孩子会越来越朝那个方向发展的。即使你打了孩子孩子也不会因为打而变得聪明,或者做事情利索起来。不会就是不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会越来越发怵这种学习氛围。所以,多鼓励,鼓励不是凭空鼓励,“你能行、你真棒、妈妈相信你!”等等之类空空如也的话题,而是给孩子指路,有愿景,让孩子感觉到有方向,有动力快速完成。我家孩子每天惦记着听故事,或者在手机上看一些学习类的视频。所以,听故事就是孩子快速写完的动力。
第三,把学习当做轻松的事去做。
不要给孩子加各种除学习外额外的重担,比如,你考不好怎么怎么,你学习不好将来怎么怎么,等等。学习就是增加知识,开阔思维、提高眼见,就是孩子不上学作为一个人他本能的就是学习,只不过现在应试教育把孩子逼成了一个机器,一个做大量熟悉无用功的机器,让孩子没有时间思考,没有兴趣去研究。所以,父母在这一点要给孩子减压,引导方法和兴趣比机器重复做工更重要。孩子只要会了方法就可以了,哪怕父母帮写一写。
第四、在成绩中建立自信心。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提高成绩,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自己就愿意主动去学习。比如:前一晚帮助孩子解决了一道他一直犯错的数学题,以后那类题做对了,孩子更加有信心和父母一切学习,而不是发怵。
我孩子在之前写字一笔一划,田字格里的字写的非常规矩,因为作业多,又催孩子,后来字体潦草了很多。这就是快速成长的副作用。
父母今天急功近利,速成思维会破坏孩子的成长力,违背了自然的律,所以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的匠人精神,一个人多少年甚至几代人都在认认真真做一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应试教育有利有弊,熟能生巧是能力,但思维能力绝不是刻板造就出来的。所以,父母当思考,梵高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如何看待,如何对待孩子,很多是父母的眼见、思维、能力决定的。各自必然按自己认为的好去要求孩子。到底对不对,从事情结果中不断纠正吧!不遇事,是学不来的。善于改变自己思维,放下自己接受不好才能真正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
上一篇:心情低落时该怎么调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