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碎片,手机,知识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更好的应对其实是要解决输出的问题,也就是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辩证的看手机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
缺点:
1、阅读的内容碎片化,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当我们在等车、等人、上厕所、午休、用餐时间进行的阅读,它的功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打发无聊。一般都会选择看一些轻松、愉悦、不费脑的文字。
可时,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样的碎片化阅读,你记住了多少?更别说要形成体系了。
2、阅读的专注度降低。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完全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至少需要15分钟。而碎片时间我们一般是在什么环境或状态下?可能是嘈杂的公交车、地铁站,机场、办公室等场合,并且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或打扰。这样的情况下,你的专注度能保持多久?
3、阅读的持久性弱化。一旦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地被训练适应这种碎片阅读,就会习惯性的接受短小的内容,500-1200字以内,阅读刚刚好,如果文章太长,信息量太密集,阅读会立刻进入不耐烦状态。
4、阅读很难进行足够深刻的思考。如果不进行消化,阅读过程就得不到闭环,那就没有阅读收获,有时甚至都没有掌握中心思想。
优点:
1、适应时代的发展。手机阅读必然会成会阅读的趋势,这种进步的步伐是拦也拦不住的,我们应该适应并好好利用它。
2、阅读群体扩大了。本来不太阅读的人,也会在碎片时间进行一些感兴趣的阅读,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是有推动作用的。
3、无论碎片还是长时间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有思想碰撞和灵感火花产生。
其次,我们如何使手机碎片阅读收效最大化呢?
1、利用手机碎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给自己选一本书或做一个计划,一有碎片时间就开始进行系统化的阅读,每天十分钟也可以。但要尽量避免去看一些娱乐化或缺乏逻辑性的文章。要知道,我们每天浪费的碎片时间多达6小时,如果我们能把碎片阅读时间好好利用起来,积少成多的力量是巨大的。
2、训练自己快速进入专注阅读状态的能力。如果你有整段的阅读时间还是要进行深度阅读的,使自己的专注度不被分散的手机碎片阅读所退化。同时,也要训练自己快速进入专注阅读状态的能力。比如,手机设定闹钟,如果我有十几分钟的碎片时间阅读,那我设置成十分钟,在这十分钟内,心无旁骛,快速进入状态。经过多次训练,这种快速进入阅读状态的能力会越来越好。
3、培养随时记录的好习惯。现在手机阅读工具也非常多,比如微信、豆瓣、网易都有很好的阅读APP,自己可以在APP内随时做记录,以便可以使自己的阅读有一个消化过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和书友互动讨论,深化阅读效果。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使我们的手机碎片阅读也能有很大的收获。
阅读是一件终身有益的事情,用什么载体阅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阅读一定要有所收获。
希望我们都喜欢阅读,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阅读只有好处,那有危害。动不动危言耸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后好的文化还是老祖宗的经典文化,现代文明不能抛弃祖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并不觉得手机碎片化阅读有什么危害、反而因为互联网以及各种看书软件、笔记软件、翻译软件的辅助和连带,手机阅读往往比纸质阅读更加方便、快捷、实用。仿佛一个偌大的书店握在手中。
很多人之所以对“手机阅读”有所偏见、有所鄙视。并不是因为手机阅读的问题,而是自身阅读习惯的不足。就算从“手机阅读”回归到“纸质阅读”,这些人也会因为自身阅读习惯的问题,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
问题一:看书不积累。
很多人看书总是一遍看过,从不回看,更懒得总结和归纳,最终落入“看了忘、忘了看,看过的书总是忘得一干二净,看过的书总是起不到作用”的尴尬境地。
问题二:意志不坚定。
很多人总是想起来就看几眼书,想不起来就一直不看。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无疑是自欺欺人。这些人错误的以为自己喜欢看书,花时间看书,并且养成了看书习惯,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和虚荣心作祟。
问题三:看书太杂。
很多人虽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看书,但是缺乏成熟具体的看书目标,缺乏有针对性的知识延伸和知识,最终从书中的所学所悟就是一盘散沙,作用十分有限。
问题四:不会记笔记。
看书不仅包括看书本身,还包括选书、背书、联想、笔记、反思等等过程。这其中,读书笔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载体和阅读过程。很多人之所以阅读效率很低,就是因为不会做读书笔记,懒得做读书笔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我们阅读量很大的时候,就需要文字摘要、思维导图来加深我们的印象,同时方便我们对于素材的应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