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碎片,手机,知识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要深入的学习的话,我建议还是要考虑用纸质的阅读。
建议,尽量的多用纸质的书去阅读!
为什么要让自己用纸质的书去阅读?
首先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己眼睛。电子产品总是伤害眼睛的,在长期看阅读的情况下呢,我们最好还是要用纸质的书会比较好一点。
其次,纸质的书,摸起来比较有质感。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更有深有体会的去触碰到书里面的故事。
再次,纸质书方便记录,看到喜欢的字句,或者是看到喜欢的文段,或者是看到有感悟的时候可以在书上面记录一下你的所思所感你下次再翻看的时候,你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有过怎样的心灵火花的迸发!
爱读书的人越来越越快乐!无论怎样读起来才是王道!书读的越多,看的世界才越广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得到的知识不是系统的,不查出处,易误导误传而以讹传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每天打开手机的频率大概200次,我们尽可能地把所有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去学习。
可时间久了,却发现自己并没什么显著进步。难道碎片化学习是一种悖论?还是我们掌握错了使用方法?又该如何改变?
讲到用手机碎片化阅读,今天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体会,甚至是很多人的痛点。我认为用手机碎片化阅读的重点是“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内容”:
一丶碎片化时间
1.碎片化阅读让时间碎片化,我们有一个朋友是一个足球迷,对于游戏平常只玩《实况足球》。这款游戏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局只需要10分钟,明明知道玩游戏时一个收益半衰期极短的活动,可是大脑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就10分钟,玩一下呗。这一玩好的情况玩两局停下来,不好的情况直接就能浪费一两个小时。看着时间从手边大把大把的溜走。其实玩《实况足球》这段时间看似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是你不能保证自己的意志力在到点的时候就能停下来,即使停下来也不能保证不再去想。这个和碎片化阅读一样,宝贵的整块时间就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时间打散了。最终造成注意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工作学习效率,甚至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2.现代人每天打开手机的次数近200次,也就是时间被切得很碎,假设每天总共花1小时读书,但这一小时又被切成了12份,也就是每份大概5分钟来阅读,那意味着什么呢?那意味着,这5分钟里前1-2分钟你可能都在回忆上次阅读的内容或者重读之前的内容,这就是《精进》一书中说讲的“转换损耗”。
这样只会让你的效率低下,增加自己的时间成本。
二丶碎片化的内容
1.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是基础也是常态化的东西,我们获取知识太容易了,会让我们产生自己什么都懂的错觉。我们每天获取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朋友圈,它我们觉得能看到很多内容,但是请注意人们一定是和同等高度的人交流和交往,朋友圈就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志趣相投的人来来往往就是几乎很相近的信息,这些就属于“无用信息”。要知道知识不等于智慧。陈鼓应说过:现代人的特质是“多识少智”。知识很多,智慧却很少。很多古人是“多智少识”,他们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不知道万有引力,逼迫他们看向内心和仰望星空,可我们都低头看手机。
2.我们很难做到用碎片化时间只看一个领域的内容,更多情况我们是今天看看健身知识,明天学学历史,后天关心一下热点新闻。这样短平快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很难让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难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形成深度思考。
既然已经知道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我们何不从源头做一些改变呢?
1.从时间分配进行调整,每天给自己至少一小时的完整阅读时间,在这一小时里尽量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进入书本的内部世界。
2.给自己设定目标,做主题阅读,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的方面:可以增长见识;
不好的方面:牺牲了自我思考和发现身边美的机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的精力就只有那么点,如果知识太过碎片化,容易造成学而不精,一事无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今可以说是信息量泛滥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淹没在海量、杂乱的信息中。
第一、利用手机碎片化阅读,很难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