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碎片,手机,知识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用手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弊端是学习知识不系统,容易造成对一些知识概念理解上的断章取义。走了歧途问题就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坐在公交车上,站在地铁里,靠在沙发上,甚至是在会议室里,我们看到的是“低头族"“拇指族"无不在掌上刷屏,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的现状。碎片化阅读危害多多,仅举几例如下。
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学习的知识不成体系。在这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智能手机上同时跃入眼帘的是时事热点、娱乐八卦、学术争议、图片报道,人们摄取的是五花八门的知识碎片,很难形成知识体系。
碎片化阅读不利于人才专业化发展。同样是上述原因,杂乱的信息不利于培养人的兴趣的专一性。
碎片化阅读学习效率低下。碎片化阅读更容易使人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知道"和“了解”,而不如纸质阅读那样易于精深地掌握知识。
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当引导下一代把阅读方式转向传统的纸质书籍上来,碎片化的掌上阅读只能作为学习的辅助形式,而不能代替传统的纸质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书不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无声悦读"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请留言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年1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读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用户每人平均购买纸质书达到5.5本。
如果有人说: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每年不到6本书”,其实是比较片面的。毕竟,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是“购买纸质书”,没有计算人们在电子书(包括kindle、多看、豆瓣、起点以及微信阅读)的阅读量。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人越来越喜欢阅读电子书。和纸质书比起来,电子书更加轻便、便宜、可以用手机阅读,并且随时下单、随时购买,省去了不少麻烦。
但凡事都有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手机阅读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我觉得,这种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手机阅读的干扰太大
用手机阅读,我们很难专注到内容里面去,因为手机有游戏、有朋友圈、有抖音……有各种app会抢夺你的注意力。
而阅读,恰恰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一个人刷抖音,15秒就能觉得“爽”;但要从书中看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15秒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甚至无法读完一行字。
你可能会说:我看书的时候,是心无旁骛的、绝对不会被任何东西干扰!
这句话,绝对会让很多互联网公司兴奋:原来还有不少人的注意力没有被抢占啊!看来这个市场还有赚头。
于是,他们会推出更多新花样、以便吸引你的注意力。
你喜欢读书?他们就推出各种阅读打卡app,只要你每天阅读之前点一下“签到”,连续签到七天、就赠送你一本畅销书;如果你分享朋友圈,还给你优惠券;如果你邀请好友一起阅读,还会给你更多福利……
诸如此类的套路。
慢慢地,你就不是在“阅读”了。
2.碎片化内容过于娱乐、缺乏逻辑
手机阅读,针对的是碎片时间:
早晚坐公交、挤地铁上班,路上无聊,掏出手机看看;等车、等电梯的时候,打开手机读几页新闻、刷刷朋友圈;闲来无事,刷一下手机……
通常,人们看手机并不是为了学到什么东西,而是打发一下时间;如果能在打发时间的同时,再顺便学到一点东西,那就太好了。
前面我们提到:很多互联网公司会抢夺你的注意力;如今,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了——据统计,目前人们花在手机上的平均时间,已经超过每天6小时!
言下之意:人们看手机的时间很难再增加(大多数人总得吃饭睡觉、上班上学吧?),而手机app仍然层出不穷,那谁能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呢?
当然是有吸引力的内容!
什么内容有吸引力?
看看微博就知道:明星、八卦、娱乐新闻最有吸引力——某明星脱粉、某明星又出轨了、某明星把自己的外遇对象送进了监狱……
这些内容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评论,让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于是大量生产这样的八卦、娱乐内容。
读书,读的是数万字、数十万字,里面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完整的逻辑;一本书读下来,你的大脑就像完成了一次“马拉松长跑”,这能给你的思维带来一定的提升。
而那些泛娱乐的内容、或者所谓的“干货”,都是把有营养的东西打碎、压缩、精简,做成几百字的小短文,只为博君一笑。
如果我们不时常锻炼自己的大脑、读一些“硬货”,久而久之,我们的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影响到我们的表达能力。
想想前段时间流行的“蓝瘦香菇”,如果你所有的悲伤、悲痛、压抑、伤怀、愁绪……都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的话,我觉得,那确实挺让人“蓝瘦”的……
3.容易浮躁,容易被调动情绪
碎片化还有一个最大的坏处是:让你变得浮躁、且容易被调动情绪。
很多人读书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读完一本书,我不记得内容怎么办?
其实,只要不是最强大脑,世界上没几个人能读完一本书、还完全记得内容的。
因为我们读书,并不完全是为了“记住”,更多时候,是通过阅读大段文字、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归纳能力,锤炼自己的思维模式。
就像《奇葩说》,辩手们争论一个话题、并不完全是为了说服谁、或者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跟其他人的思维产生碰撞,不断交流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这样的人,内心会变得非常强大,不仅不容易被对手激怒、还会用自己强大的逻辑去碾压对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