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刘备,他的,荆州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因为他心中一直对汉室有着自己的感情。作为汉朝的官宦之后,他想要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而以匡扶汉室为号召,以汉室宗亲为旗号的刘备,恰恰能够满足诸葛亮的愿望。所以,诸葛亮才会投入刘备的阵营,为他效力。
而诸葛亮之所以不去投奔曹操,首先是政治观点不同。曹操虽然奉迎汉献帝,拥有大义的名分,可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诸葛亮一看就知道。诸葛亮明白,随着曹操的道路走下去,最终一定是篡汉自立的道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诸葛亮,怎么会去投奔曹操,做汉朝的掘墓人呢?
其次,诸葛亮对曹操的残暴作风十分不满。虽然曹操统一北方,对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曹操的征战途中,滥杀无辜的事情经常发生。就在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屠杀徐州百姓数以万计。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诸葛亮才会有家不能回,只得在荆州避难。
刘备打着仁义的旗号收揽人心,再加上刘备出身平民,对百姓疾苦十分了解,所以刘备的对民政策相对比较平和。这一点和诸葛亮的治国理政理念十分契合,因此诸葛亮才会选择刘备,成为他的臣子。
由于诸葛亮和曹操的执政理念不同,因此诸葛亮虽然有机会投靠曹操,但是诸葛亮从来都没有去选择他。他为自己选择了刘备作为君主,就算是曹操来招揽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去理会的。也正是如此,诸葛亮在刘备没有出现的时候,为自己的未来做了打算。如果曹操占领了荆州,他可能真的会不求闻达于诸侯了。
结语:
曹操为了收罗人才用尽了一切办法,这也使得他成为三国中拥有人才最多的势力。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有被他网罗到自己的麾下。这主要是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客观原因是诸葛亮在出仕刘备之前,跟曹操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交集。曹操无法对诸葛亮进行了解和招揽。
主观原因是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引起了他人对他的非议。这使得诸葛亮的风评不好,压制了诸葛亮的声望。曹操无从知道诸葛亮的才能,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人才,当然也就无法去招揽他。再加上诸葛亮和曹操的执政理念不同,他为自己选择了刘备为主公,就更不可能去理会曹操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集团融资濒临倒闭的东汉国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后为了使东汉国企再显辉煌,做为最大股东之一的曹操废寝忘食,礼贤下士吸纳人才,曹老板真是费心费力呀!
几经周折,东汉企业总部大厦在许昌落成,一时间天下英杰慕名而来,曹操信心倍增,企业逆转,逐步向好。
听说南阳卧龙岗有一帅哥,复姓诸葛,单字亮颜值爆表,才华出众,常自比管仲、乐毅,远近闻名,曹老板好想招募麾下共同创造新的未来,于是命信任之人前去拜访。哪知诸葛亮以农事为重,屋前屋后鸡鸭家豕圈喂烦操推搪不去。
曹操复请,亮以才学疏浅,幼无历练,恐有负重托而再拒。操备厚礼而三请,亮避去。
三次请不来一个年轻人,曹老板纳闷了。一般求职都拿着文凭学历争先恐后地来面试,而他是公司去求他来任职,倒还让他挑个不是。不来是吧,那把你家人先请来,着你还来不来。
没想到这事让诸葛亮老乡当差的听见了去报了密,诸葛亮一家全躲开了。气得老板拍桌子。
这事让那些高学历的老员工拿来排斥诸葛亮,就象王朗,以为诸葛亮没什么能耐,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劝降诸葛亮。几言不合倚老卖老骂诸葛亮是`诸葛村夫',诸葛亮口才也不是盖的,回敬了几句倒把王朗气到吐血身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爱才是没错,诸葛亮有才也没错,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诸葛亮和曹操隔得太远,注定难有交集。
当时刘备正在荆州落难,无人可用,求财若渴之下,在徐庶的推荐下才去找的诸葛亮。而这时候正是最鼎盛的一段时间,几乎是雄霸北方,剑指东南。
他并不缺人才,很多人才都听闻他的名声纷纷来投,虽然曹操手下有一大批杰出人才,但是这里面的人才没有一个是被“请”来的,而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就算是听闻了卧龙的名声,也不会特别心动,更何况自己忙于战事,去请对方则更加不可能了。
当然,以曹操的地位完全可以以天子名义征召诸葛亮,就像征召司马懿那样。但是诸葛亮仅仅是一落魄士族子弟,要权势没权势,要背景没背景,甚至就连举荐他的人就仅仅只是徐庶这样的边缘人士。
你再看看曹操帐下谋士,几乎都是靠着关系上来的,要么是颍川集团,要么是成名在外,要么是荀彧这样的名士举荐。换句话说,诸葛亮没资源。
其实孔明名声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什么管仲、乐毅,那是他自己标榜的,可没多少人这么认为,即使他很出名,那也仅限于荆州一带。
从信息传递方面来说,古代要想在两个地区进行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难的,一次简单的跨州郡活动就需要几十天。我们今天喜欢说一句话,网络和交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古代的情况则是落后的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落后的交通状况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根据相关记载,卧龙的名声只局限于荆襄一带(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他是一直隐居生活),跨地区的名声就没有那么响亮了。
这种状况必须换着角度理解,对于今天来说,我们对于本国的明星非常熟悉,那么对外国名声又了解多少呢?而古代时期的跨州郡无异于我们今天的跨国(除去护照程序)。所以对于曹操来说,孔明只不过是在某一瞬间听说过一句的“无名小卒”,自己的手下已经有了例如郭嘉荀彧这等旷世奇才,又有什么必要长途跋涉去请一个不知道几斤几两的人呢?
其实你想想也是,当时诸葛亮不过二十几岁,就在南阳躬耕,没多大名气也正常。
还有一点,诸葛亮之前是刘表的人,他的叔叔在刘表帐下做官,他媳妇而是荆州名士黄承谚的女儿,妥妥的荆州集团,曹操也不好去挖墙脚啊。先不说刘表会不会同意别人来自己的地盘挖人才,就算是对“挖墙脚”一事不闻不问,曹操也不会贸然将一位敌派人才拉入自己阵营,这是他在长期斗争中养成的一种思维“惯性”,所以即使知道有这样的人才存在,曹操的理智还是战胜了对人才“兴趣”。曹操这个人,我们给他最多的评价就是多疑,但是想要在纷乱的政治形势下获得胜利,多疑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者品质,如果跟所有人都袒露心扉,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上一篇:大家回家的票都抢到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