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刘备,他的,荆州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等到他拿下荆州的时候,刘备早已经把诸葛亮纳入帐下,他就更没有机会了。
其实如果诸葛亮去了曹营,估计比徐庶好不到哪去,毕竟曹操帐下人才济济,想要出类拔萃,很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一下,这个“橄榄枝”是用词不当。作为一个“舶来品”,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如果说魏武帝曹阿瞒给汉丞相诸葛武侯抛橄榄枝,那就等于是说前者准备向后者投降,认熊服输。但这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曹操就压根没有和诸葛亮正面交过手。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和诸葛亮的四次对阵都是艺术化的。
第一仗,博望坡之役,书里面说诸葛亮用火烧了博望坡,但是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建安七年,也就是202B.C.,而诸葛亮出山在五年以后。在历史上这次战争的实际策划者是徐庶;
第二次,有历史转折点之称赤壁之役,是在建安的十三年发生的,而这一年的时候,诸葛亮刚刚出来辅佐刘皇叔,一直到这场仗结束了,曹操也就是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但是水平如何,其实闹不清。但 是周瑜却是实实在在的把曹操打怕了。
第三次,争夺汉中的这场仗,打了两个年头,跟曹操正面交锋的人,是他当年的老兄弟,如今的老对头刘皇叔。而诸葛亮此时还在成都留守,而之前刘皇叔一派占领益州时,军中的谋主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负责镇守在荆州。后来庞统战死,刘皇叔才调诸葛亮入川,所以诸葛亮也没机会让曹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
最后一次,是关老爷从荆州向北伐曹,一度打得曹操准备迁都跑路。之后孙权背盟,偷袭荆州,关老爷败走麦城后归位。几个月之后,曹操也就死。所以终曹操一生都没有和诸葛亮都没有直接打过交道,而诸葛亮在白帝托孤之前,一直是负责战略和行政方面的工作,这都是曹操无法了解的层面。所以曹操也不会没对诸葛亮有什么评价。
曹操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革命者。
其次,曹操爱才是不假,但是什么是当时的人才?就是有根基有实力的大族子弟,曹操的《求贤令》是有一句: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也就是说曹操用人只看能力不看“人品”,但是这个能力就是指的对曹操个人的“忠诚”程度和你有没有足够“基本盘”。说白了,曹操的这扇大门始终只是给类似司马懿那些有才干有野心但没出路的世家子弟们开的。换而言之,曹操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这些世族子弟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资本。而曹操一旦坐稳了以后也就立刻与世家大族们合作,比如只有像荀彧、崔琰、杨修、刘放这些人才能是曹操钟意的“人才”。所以在曹操阵营身居要职的“股肱”之臣基本上都是累世簪缨。
曹操在早期虽然可以用武力或其它的手段使得一些世家大族暂时屈服,可到头来仍旧要和这些人合作,因为世家大族已经发展了至少百年,树大根深不是曹操一个人能对付的。所以越到后来,曹操就越需要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政策也就越需要向这些世家大族靠拢。曹操死了以后,曹丕为了称帝,完全的向世族妥协,而九品官人法也就应运而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政治格局由此定型,而且这种官员选拔制度持续了近八百年,直到五代十国才结束。
诸葛亮的家族一直在上层社会的中下游苦苦挣扎,再加上根本没有打进曹操一派的社交圈子。而且诸葛亮在山东老家时又差点被曹操屠徐州的军事行动杀全家,两个人的缘分正所谓风马牛不相及也,怎么可能有联系?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为“第一家族”首领的汉献帝实际上就是曹操要重用的“人才”。
像司马懿这样的官宦子弟,在曹操那里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出身“寒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确实爱才如命,典韦、郭嘉死的时候,曹操痛哭流涕;官渡之战前,张绣和贾诩设计曹操,并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而后来张绣、贾诩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对前事不但只字不提,更是重用贾诩;屯土山与关羽约三事,并想着法的拉拢关羽;长坂坡前,爱惜赵云人才,不允许众人伤赵云性命,成全了赵云七出七入等等,都说明曹操真的爱才如命。那为什么说曹操没有向诸葛亮抛橄榄枝呢,主要是因为:只闻其名,未识其人。
早期曹操的战略重心一直在长江以北,黄河附近,并没有精力关注南边的隐士。
曹操在陈留散尽家财,在扬州北部召集了部分兵马,随之再次北上,先后拿下了兖州、青州、徐州、豫州,直到最后打败袁绍,整个长江以北落入曹操的手中。这期间,曹操的战略重心一直在中原地区,而曹操的人才班底,也是在这一阶段积累完成的,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陈群、许褚、典韦、张辽、张郃、徐晃等,不是主动投靠曹操,就是在战争过程中被曹操降服的。而长江附近,特别是长江以南的人才,几乎与曹操没有交集,更何况诸葛亮这一隐士。
诸葛亮是位隐士,身边的朋友也都是隐士,因此在其他地区并不有名
曹操以徐母为要挟,胁迫徐庶离开刘备,投靠自己帐下。徐庶在临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道:襄阳城外二十里处,有一奇士,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玄德若得此人,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矣。他就是诸葛亮,号“卧龙先生”。
这才引出后来的刘玄德三顾茅庐。
想此时刘备已经在新野驻扎有一段时日了,为何还要经徐庶推荐,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呢?
诸葛亮原本是琅琊阳都人,早在幼年时期,其父母就已经不在人世。后来,诸葛亮带着弟弟,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的刘表,待其叔父过世后,诸葛亮就一直在隆中耕田、吟诗,做起了隐士。
此时,诸葛亮身边有几位好朋友,他们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石韬、孟建,这四人都是身怀大才的名仕,当时,只有徐庶出仕为官,其他几人包括诸葛亮,都在山野间做起了隐士,这四位名仕被后人称为“诸葛四友”,除了崔州平,石韬和孟建在诸葛亮出山后,才相继出山。
上一篇:大家回家的票都抢到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