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刘备,他的,荆州曹操一向惜才,为何从未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连刘备都是因为徐庶的推荐才知道的诸葛亮,那一心将精力放在中原、河北的曹操,知道诸葛亮的几率更为渺茫。即便知道,但由于诸葛亮没有出仕,没有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案例,对曹操来说,可能此时的诸葛亮虚名更多一些。因此,曹操并不会过多的关注这个人。
曹操并没有与诸葛亮见过面,二人也没有正面交锋过。只闻其名,未识其人。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刚一出山,就上演了火烧博望坡的好戏,随后,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以妖术,求得东风,助周瑜火烧赤壁。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里,这些事都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夏侯惇率领大军攻打新野刘备,一把火烧了博望坡的是刘备本人。
《三国志.先主传》: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孙刘联盟不是诸葛亮凭一己之力促成的,而是孙权本就有联盟之意,双方一拍即合,并没有发生舌战群儒的桥段。且赤壁之战也和诸葛亮没啥大关系,无论是从军事主力,还是谋略都是东吴、周瑜在主导赤壁之战。
《三国志.吴主传》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而曹操生前与刘备发生的最后一场面对面的战役,就是汉中之战。此战,刘备也并没有带诸葛亮一同赴前线,而是留诸葛亮坐镇成都。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一切迹象都表明,曹操没有和诸葛亮面对面或交锋的机会。在当时,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在选择贤臣的时候,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要当面交谈,各抒己见,在彼此沟通中了解对方。郭嘉、贾诩、荀彧都是如此,都是在和曹操促膝长谈了,才被曹操认可并重用。更何况曹操与诸葛亮正面交锋的机会都没有,曹操根本无从了解诸葛亮这个人到底有何才能。所以,说曹操没有机会向诸葛亮抛橄榄枝也可,说曹操没向诸葛亮抛橄榄枝亦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和诸葛亮的岁数差了接近三十岁。曹操从184年前后就开始出道打拼,此时诸葛亮刚刚几岁。到207年左右,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同时间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此时诸葛亮也不过27岁,还属于年轻人。曹操的奋斗史和诸葛亮出山正好错开。此前的诸葛亮一直在荆州隐居,位置在今天河南最南部和湖北一代,与曹操的许都还是有一定距离。以诸葛亮此时的名气,应该还不会传播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应该不清楚诸葛亮这个人的存在。
三国时代要想出道,往往需要推荐和自荐。曹操手下虽然谋士武将如云,但也大多是以此种方式投入到曹操麾下。诸葛亮的亲友大都与曹操没有交集,自然不会把诸葛亮推荐给曹操。而且诸葛亮自视甚高,自比管仲乐毅,在曹操手下已经人才济济,有荀彧,荀攸、程昱等等的情况下,诸葛亮也要衡量一下自己去了是否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也不会自荐。这样两人就没有了产生交集的可能性。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193年前后,曹操曾经对徐州进行了大肆屠杀,诸葛亮是否见过徐州的惨状,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听说过的。可以说诸葛亮和曹操之间甚至有着深仇大恨, 诸葛亮更不可能投奔曹操。
从执政的风格来说,曹操和诸葛亮有相似之处,都喜欢大权独揽,只是曹操私心更重,诸葛亮一心为公。但是在曹操手下,诸葛亮肯定不可能有太大权力。诸葛亮隐居期间一直关注大事,对曹操的风格肯定很了解,所以他不可能选择曹操。
赤壁之战前,曹操有没有听过诸葛亮的大名都很难说。到了赤壁之战后,刘备成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估计这个时候曹操在对刘备的势力进行评估时,手下人才会告诉他诸葛亮的存在,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刘备手下非常重要的人物,更不会投奔曹操,曹操也不会自取其辱去向诸葛亮伸出橄榄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是曹操永远都得不到的男人。曹操曾经也想要过诸葛亮到自己这边来,但是最后选择了放弃,就比如他当初给诸葛亮送了一些龙舌香,就是想要诱惑诸葛亮。但是最后诸葛亮因此拒绝了,他一心一意的想要跟着刘备闯天下,就算曹操给他再多的东西,他依然都会丢弃。曹操面对这样的结果,知道自己再怎么强求诸葛亮的话,也没有什么好的果子吃,完全是在浪费功夫。
刘备给诸葛亮的东西,曹操永远也不会给了,就算曹操给了也实在是来的太晚了。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刘备感动了诸葛亮,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刘备礼贤下士,一次又一次的去缠着诸葛亮,就像古代的周文王去拜姜子牙一样,满足了诸葛亮的虚荣心,诸葛亮不想要去曹操那边。
在刚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并不想要在这个世界上闯荡,他只想要在这个自己的家里好好的度过一生就行了,就算每天过着种田的生活也没有关系,这个在他的出师表里就已经有了记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对于诸葛亮而言,在这个世上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不希望再得到其他的好处。
当时的三国已经是非常的残酷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人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还能够吃饱喝足的话,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就已经是非常幸福了。但是这只是诸葛亮的说辞而已,其实诸葛亮也是非常想要去锻炼自己的,想在这一个乱世之中帮助一个人夺得天下,他经常说自己是乐毅和管仲。
就是因为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帮助主公夺得天下的能人,怎么可能会安心下来种田呢。更何况像诸葛亮这种文人,怎么可能是天天种田,这个完全是在骗刘禅的,说自己是有多么高尚。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愿意和管仲,这两个人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人物,乐毅可是帮助了燕昭王夺得了国家,且将当时最强大的齐国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了两个城市。管仲就不用多说了,他帮助齐恒公成为了霸主。这些人都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主公肯礼贤下士。
上一篇:大家回家的票都抢到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