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某些城市教育机构一家挨着一家,多的数不过来这种现象?
家长,孩子,教育机构如何看待某些城市教育机构一家挨着一家,多的数不过来这种现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外围经济的价值取向,对作用过于夸大,其实学习能力源于生活习惯,很多家长寄希望于课外培训,殊不知其实最好的老师是他们自己,言传不如身教,培养好的习惯和道德情操会让孩子受用一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学的轻松还特别优秀,而有的学的痛苦还没任何效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教育者需要赚钱,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未能让家长满意。这就给教育机构留出了生存空间!而教育机构又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么?从而引发的教育乱象有没有人监管?前几个月才有女学生被私人教育机构的老师猥亵,这种事情又如何杜绝?这是目前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亟待解决!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从根源解决问题:减轻家长和学生学科类负担,让家长和学生签协议或承诺书。杜绝学生参加任何补课行为,特别是盈利补课机构!防止家长和学生上当受骗,如果补课能解决学生学习根本问题,还上学干嘛?学习其实就是个专注和勤奋的问题。再说补课机构教法与学校的教法不统一,也不接轨!很多机构就是文化传销式的加盟,根本没真专业!还乱收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有什么钱好赚,就是培优,没有成本的暴利,家长都争着把钱送到各种培优机构,为了孩子考上一个没有用的大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实在的,发小广告的比较少了。但再少,哪怕街头有一个向行人发小广告的,十有八九是发辅导教育补习班的。
再看楼头街尾,各类从一两岁幼儿到中小学的辅导班,补习班,特长班,更是五花八门,多的数不胜数,可以和饭店酒楼一比高下。
一次,我带着一岁多的小孙女在小区院子里玩,就见两个年轻女性,过来给我送上一张幼儿启蒙教育的广告,让人感觉就差没上楼挨家逐户推销了。她们边逗小孙女,边和我攀谈小孩上辅导班的好处。谁知,当我把小广告带回家,家里人发生兴趣,仿佛脑洞大开,一致决定把小孙女送去体验一下。一个双休日,到了那个启蒙教育班,交过钱,在一个房间被分割成数个小间的所谓教室里,陪小孙女玩了半天。感觉可能对孩子教育有好处,有影响,但我再也不想带小孙女来了。因为全程都需要大人手把手地和孩子配合老师来完成,累的人受不了。
我说:“累死了,回家得多吃半碗饭。”
老伴说:“孩子蒙蒙懂懂,没弄明白。倒是把我这身老骨头快弄散架了。”
再说我们小区门外有几家辅导班,一到双休日,家长早早带着孩子来学习,把路都堵死了。看着这些家长孩子放着双休日不休息,感觉身心疲惫,多有不得以而为之。那么,通过辅导,补习,特长班孩子的学习真能够得到提高?有所起色?怕是在短时间内花了钱,受了累,依然是个未知数。
其实,如此之多的辅导补习特长教育的出现,不外乎家长难以跳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圈圈。
可见城市教育机构能够长盛不衰,有他一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但需要有关部门的规范,家长的理性,一个孩子学习好不好,关键看个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机构过多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国家教育体系太落后的结果吗?然而仍然有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孩子,甚至从来不反思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状态。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就希望送到学校让学校管,老师管;学校方面呢,又觉得孩子太多,也非常不好管,时不时的就叫家长去学校沟通。一个是不会管,一个是不敢过于管教,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了如此多的教育培训机构。
因为学校、家庭两方的不负责任,使得各个培训机构赚的不亦乐乎,把孩子累的叫苦连天,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就是花了钱还买不到好,逼着孩子去上补习班培训班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还是家长的自我安慰?认为上了培训班,孩子的成绩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孩子就能因此爱上学习,然后长大成才吗?这种自欺欺人的教育手段,是中国式的家长惯用的,他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聪明好学,给自己脸上增光或者根本就是为了孩子少给自己找麻烦,因为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几乎是无能的,总认为花钱养大就行了,别的就靠孩子自己了,这样的想法才造就了太多家长觉得孩子太难教育,把什么都埋怨在孩子身上,不去思考如何有效的教育好孩子,却总想孩子这也好那也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