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血压高和心率有关系吗?生活中怎么防范高血压?
心率,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和心率有关系吗?生活中怎么防范高血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血压高和心率有关系吗?生活中怎么防范高血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血压在中老年人当中是非常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自身并不可怕,但是高血压可怕的点,在于它会为患者带来危险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疾病都有致命的可能。
血压高和心率有关系吗?
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存在间接的关系!
人体的心率会受到来自“情绪”的影响,例如:“兴奋”、“紧张”、“伤心”等情绪,都会导致心率过快,而让心脏舒张射血压力变大,而产生暂时性的血压升高,但是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患者会有明显的好转反应(心率由快向慢发展),快的话几十秒,慢的话几分钟患者心率达到标准时,就能恢复,但是有高血压基础的患者就不一样了,间接性的血压升高,也会导致器官损伤,而且血压下降趋势不明显。
生活中怎么防范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身上各个因素,与生活细节导致血压升高。
1、饮食控制:必须少摄入盐量,控制血脂(血脂过高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2、控制情绪: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反差较大的情绪,也会引发血压突然升高,对器官造成损伤。
3、戒烟戒酒:戒烟无语多言,会增加血压当中的有有害杂质,酒精代谢之后,会导致血管收缩,形成突发性高血压。
4,保护脊柱:病变的椎体可能会压迫刺激神经支配系统,进而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患者身上存在其他病灶,导致患者血压升高。
要找到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根本原因,及时进行治疗,当问题得到解决时,患者的血管自然会下降,恢复健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血压患者现在已经知道需要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但很少有人知道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把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今天陈大夫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高血压患者,控制心率的那些是与非。
一、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控制心率?
首先,心率和高血压的关系密切,心率越快血压程度往往越高,虽然没有正相关的关系,但明确的证据,显示心率加快者,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军心率较慢者,同等条件下较高。其次,心率加快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因为这些原因,我国的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必要需要把心率控制达标!
二、哪些高血压的患者心率需要控制?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的高血压患者,首先静息状态下心率大于等于80次以上的患者;其次,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平均心率大于等于75次以上的;再者就是患者,高血压已经合并心衰、冠心病等情况,也需要把心率控制达标。
三、这些患者的心率控制的目标是多少?
如果患者是单纯的高血压,那么把患者的静息心率控制到80次以下,把24小时平均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就已经达标。但如果患者高血压已经合并心衰,冠心病等情况,那么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合并疾病进行心率控制。比如如果患者合并心衰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把心率控制的,55~60次/分左右。这是因为心衰患者的心率要控制到这个目标范围。所以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控制不仅仅要看,高血压本身还需要看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看懂了吗?高血压患者不仅仅要控制血压,还需要控制心率。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血压高和心率有一定关系的:
1. 人在紧张、激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会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2. 血压升高,心脏输出血受到的阻力增大,需要代偿性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满足心脏、大脑等全身各器官血液供应,避免心肌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等。
防范高血压:
1.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烹调宜蒸煮,少煎炸,宜吃蔬菜色拉等;避免麻辣火锅、冒菜等。宜江浙沪菜系,日料;避免川菜、湘菜等。
2. 调节心情,笑口常开,心态乐观、平和。不宜争执,吵架,生气。
3.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得熬夜。
4. 缓解生活、工作压力,劳逸结合,适度轻度运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其形成与心输出量、血管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和有效循环量有关。当其他因素固定时,心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其中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当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可使血压升高。当心率大于180次/分时,因为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心室充盈压降低,每搏输出量减少,反而会导致血压下降,临床当种经常会遇见,快速心室率导致休克的患者,就是这种原因。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高血压呢?
1、低盐饮食,每日不超过6g,并适当增加钾盐的摄入。
2、避免饮酒及吸烟。
3、适当增加有氧运动。
4、合理膳食,积极控制肥胖。
5、避免熬夜、避免压力过大、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