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戒烟有多难?
的人,尼古丁,烟民你觉得戒烟有多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觉得戒烟有多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要有决心,一点都不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戒烟确实很难!我从1995年开始抽烟,一直到2019年把烟戒掉,24年里戒了三次,可以说对戒烟这件事深有体会。就是不但要凭个人的毅力,也需要周围环境的支持和配合。总的体会是戒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三天,这三天是最难熬的时间,手自然不自然的就想往烟盒里伸,看到别人抽烟就想往跟前凑,别人一让手就想伸上去,可以说这三天是精神与灵魂的斗争,能坚持过去,就说明你成功的迈过了第一道坎。第二个阶段是三个月,这段时间对抽烟的欲望明显下降,但时不时仍有抽与不抽的思想在斗争,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再把烟捡起来。只要坚持过这三个月,让不抽烟成为自己习惯的一部分,就有希望能长期戒掉了。第三个阶段是三年,这期间已经对抽烟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了,只要经得起周围的诱惑,咬紧牙关就能坚持过来,但只要放松要求,想着抽一根没事,那就可能前功尽弃。如果三年之内再也没有抽烟,那么恭喜你,那说明确实是彻底戒掉了。我现在正处在第三个阶段,已经对抽烟这个事儿没有什么欲望了,自信也能经得起周围的诱惑了,希望与正在戒烟的朋友们共同努力,真正的把烟戒掉,实现自己的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卡内曼在与特维斯基的合作中,系统地陈述了“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的精髓就是“价值函数”曲线图(见文章尾),用这张图可以解释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许多行为或者决定会出现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并且大部分时候这些偏差会引起决策失误。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让各位初步了解“展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曲线图,再结合“展望理论”来解析为什么戒烟那么难。
案例一:假设,你现在非常口渴,给你一瓶纯净水(价值曲线图X坐标的红色1位置),你内心的主观价值增加50;当给你第二瓶纯净水的时候(价值曲线图X坐标红色2位置),内心的主观价值只增加了20(指数达到70)。到后面给你的水越多,你内心的主观价值增加的越少。
案例二:在行为经济学上,比如股民炒股被套,股价从20跌到10块钱的时候(价值曲线图X坐标的绿色-1位置),内心的主观价值减少了150;但当股价再从10块钱跌到5块的时候(价值曲线图X坐标的绿色-2位置),股民内心的主观价值只减少了30(指数达到-180)。两次下跌,亏同样多的钱,但股民内心的感受(主观价值)却不一样,第一次亏钱的忧伤程度是第二次的5倍之多。
价值函数曲线解释了,很多股民在熊市的时候,内心已经“麻木”了,对他们来说最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再跌也就那样了!
长久以来,主流经济学都假设每个人做决定时都是“理性”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此;展望理论加入了人们对赚蚀、发生机率高低等条件的不对称心理效用,成功解释了许多看来不理性的现象。展望理论对分析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接下来,我们结合价值函数曲线图来分析为什么对烟民来说戒烟那么难。假设烟民吸烟时(价值曲线图X坐标的红色1位置),内心主观价值是+50;而让烟民戒烟时(价值曲线图X坐标的绿色-1位置),内心主观价值是-150。很明显,烟民感觉戒烟后的损失非常大。展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曲线清晰地展现并解释了大部分烟民戒烟难的原因。
对于烟民来说戒烟难,这种感觉在很多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很多非烟民表示不能理解。我们再举个例子,让非烟民体会一下让烟民戒烟是种什么样的选择。
情况一:假设你得了某种病,这种病有可能让你突然死亡,但可能性很小,也就是万分之一。现在我手里有种药吃了之后可以你把你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对于这种药你能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情况二:假设你身体很健康,我让你帮忙测试一种新药,但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导致你突然死亡。那么我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帮忙测试这种药?
显然,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为了治病所花的钱。价值函数曲线图可以解释这一切,得病后治好病是种相对不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损失。而让烟民戒烟其实就像让他们测试新药那么难!
同时,“展望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确定效应)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反射效应)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参照依赖)
4、大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损失效应)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损失的痛苦比获得所带来的喜悦更敏感,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所以,对于戒烟,其实是有科学的方法的。只需改变对香烟价值评估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戒烟的态度。很多人对香烟以及戒烟都有误解,想要戒烟只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吸烟;二是,为什么要戒烟。
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烟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吸烟,都不了解吸烟这个行为的本质。
我们觉得,烟瘾是一种不能自控的习惯,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另一次学习将它戒除!
上一篇:摄影,用“小光圈”可以拍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