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直接取代汉献帝?
汉室,刘备,天下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直接取代汉献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自称王以后,东西征讨,没称帝的时间,建安21年讨孙权,23年西征刘备,24年还有襄樊之战。 而且曹操末年的政局过于动荡,没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称帝环境,远一点的,像苏则传,张既传,庞淯传,阎温传,都可见那会凉州叛乱迭起,而中原地区,也有孙狼和侯音的叛乱,据关羽传,郏和梁也都有叛乱。内部还有耿纪,魏讽在许都和邺这种要地的叛乱。在这么混乱的局势下,称帝不是明智之举。 建安23年7月大举进兵讨刘备,9月就到了长安,结果却莫名其妙在长安一待待了半年,或许是要震慑那会凉州的各种叛乱势力,或许那会曹操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已经坚持不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假设当时已经是身体不行的话,时日无多,强行称帝相当于甩手一个烂摊子给曹丕。即使身体健康的话,也应该会等局势稳定后进行,毕竟当时说难听点有点焦头烂额。 到曹丕称帝的时候,已经彻底平定凉州,孙权称臣,刘备失去荆州之后也需要生息。内部的话,已基本肃清。 至于魏氏春秋等书称曹操不愿称帝的,只怕也是曹操最后没有称帝而有的附会之词,毕竟那会的曹操,已经快死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他还不到火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接取代的话,名不正,难以得到信服,严重的话会引起群雄围而攻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称帝各路诸侯共讨伐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是因为曹操毕竟曾为汉臣,心里还是有一份情节在,不想在史书上留下篡权的骂名。
二是曹操身边一大批重臣还是忠于汉室的,最著名的如荀彧,荀攸叔侄。称帝会导致人心不稳。
曹操虽未称帝,但有生之年已为曹丕扫除了大部分障碍,曹丕登基后才能够平稳的称帝。之后司马懿也是效仿曹操,有生之年不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事情留给儿孙来完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汉室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好歹有个名在,刘备不就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名义上大家还是汉室之臣。
如果称帝,只得一个虚名,失去了正当性,又让吴蜀有借口联合起来讨伐魏国。
挟天子以令诸侯,用献帝名义下命令,讨伐吴蜀,赐封官员,都有正当性。
利弊清清楚楚。
无天子之名,有天子之实。
大义在手,占据战略上风,心理上就压着吴蜀。
吴蜀不听命令是拿他们没办法,但若他们要攻打魏国,就可以说是造反。魏国出兵叫平叛,讨伐乱贼。
简而言之,只许我打你,不许你打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不可以假设,即然已经知道结果,想从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中寻求必然发生的理由,从任何角度应该都能找到合适解释!我们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的那么复杂,简单作这样一个设想,曹操即想拥有作为人的自由自在,又想拥有作为皇帝的至高无上,又不想被皇帝地位束缚,“挟天子以令诸侯”,即是历史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曹操个人性格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食大汉俸禄的人还没有老,思想上忠于汉室的人也很多。
上一篇:五岁宝宝怎么吃鱼肝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