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教好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呢?
孩子,多动症,注意力怎样才能教好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才能教好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爱丢三落四、太话多好动、约束力极差、易冲动任性、不顾及危险、情绪不稳定、学习能力差、做事没耐心等,总之核心症状是:太好动、不专注、易冲动。
这种疾病常始于儿童时期,绝大部分孩子的多动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也有小部分孩子会持续到成人阶段。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和工作、人际交往以及将来的家庭生活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儿童多动症,可采用药物治疗、感知训练、认知训练和行为纠正等来给予改善。对比,有关人士更推荐非药物治疗方式。如果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孩子多动的话,还是尽量不采用药物疗法,因为药物治疗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那怎样矫正儿童多动症呢?
一、积极与孩子交流和互动。要对孩子多陪伴、多交流,对于孩子的问话要认真回应; 经常和孩子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体育锻炼或规则性很强的游戏,有益于消除孩子的无聊感,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制定规律的作息、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间。让宝宝每天按时写作业、睡觉或进行其他活动,不能随意妥协和更改,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三、学会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让孩子自己整理文具、衣物、被褥和玩具。并要求孩子所有物品用过之后要放回原处。让孩子做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和责任感。
四、制定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计划。无论做什么事,先要求孩子把需要做的事情记在记事本上,然后按计划好的顺序去做,每做完一件事,就在记事本上做个完成的标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
五、正确引导和适度约束。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不要粗暴对待,应用平和的态度加以引导和约束。
六、及时表扬和肯定。当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后或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七、家长和老师要共同配合。因为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多动原因,以为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就有可能会采取对于普通孩子的教育方式,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是体罚,这样反而会使孩子症状更加严重。
所以,家长应及早地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多动是一种病态而不是故意行为,这样就会避免老师对孩子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这个问题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儿科主任王东记来回答,期待您的关注~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家长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还需要做好家庭护理。
1、父母要正确的对待宝宝多动症的行为,不能歧视,或者是打骂,更是不能过分的迁就,否则就会使得他们更加的任性不听话。要经常与患儿多主动交流,多使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对患儿进行正面引导及心理安慰,避免患者情绪极端化。
2、平时可以让宝宝多多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
3、培养好宝宝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不能太过迁就对宝宝有不良影响的兴趣,比如长时间的看电视。家长们更要缓和好家庭之间的气氛,防止家庭因素对宝宝产生不良的刺激。
4、要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每天要有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患者情绪过度兴奋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等。
5、要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多加关注患儿情况给予正面引导,不要让同学加以歧视嘲笑,消除患儿的自卑心理。
专家有话说:多动症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差异,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症状表现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选择最优的治疗的方案,早干预早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一一能让他安静下来》
一一对于多动症的孩子,许多家长特别头疼,一天到晚不能安静,弄得一切乱糟糟。
在幼儿园,更是让人操心,到处招惹是非,让老师不喜欢家长没面子。怎样让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呢?除了进行必要的医疗咨寻,家长还要日常悉心疏理。
(1)规范行为。
像课程表一样,做好一天的活动安排,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时时监管。
(2)言传身教。
做一些事情时(不复杂的),让孩子也参与进来,比如让他帮摘菜,清洗等,告诉他怎样作完美,别伤着菜叶等等,好象寓以童话,他会慢慢安静地做完。
(3)训练他学会安静。
可选绘画,练琴。倍伴他身边,陪他一起完成,并时时鼓励,不可动辄恶语伤害,培养他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4)老师与家长配合监管。
老师与家一比配合管理,使孩子时时受到约束与鼓励,常此以往,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意识,就可能渐渐安静下来。
为此,对这样的孩子,一味心急没用,严苛管教也不可取,耐心地长期引导,让他回归正常的思考行为,是一个很需爱心的事情。多给孩子点儿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一篇:紫金银行上市,近期适合做空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