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书法,书法家,自己的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可是大部分的人所写的字就停留在这个层次了。
就像刚拿到驾照的人,会开车一样。但和顶级赛车手开车绝对是两码事。
掌握了平衡感,空间感之后,还要学习古人的结体,横与竖,点与横,撇与捺这些基本笔画在一个字中如何搭配。
书法是一门特别讲究传承的艺术。古人怎么写,你也得按着来,不能太离谱。
这个呢,只要多加时日观察临习也并不难做到。
以上这些都是易学的,大致属于勤加练习都可掌握的。
一般来说,止于此的都不能算作书法,只是写字而已。
因为大多数写字的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准,人多就糙,就俗。
若要去糙、脱俗还需很长的路要走。他书法艺术体会领悟,都会直接影响你的书写。
书法艺术里的汉字,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汉字,它包含着阴阳,浓淡,干湿,快慢,徐疾一些对立矛盾的理解和处置。
无处不在的矛盾对立思想蕴含书法艺术中,蕴藏着万千种种变化。
可以说,书法艺术就是用笔墨纸砚阐释演绎阴阳思想。
而思想这东西,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彼时此时,它地此地都会有不用。
所以,要想书法脱俗,就得认真做人。包容感悟绫罗万象的世界,进而真正得出属于自己的体悟感受。
最终上升于道的层面,对普遍终极的问题有属于自己理解,才能真正脱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一家之言,敬请留言交流!
“俗”与“雅”相对而言,虽无明显泾渭,但通俗来说,看一遍就不想再看,不耐读的书作明显就是“俗”,“雅”书则韵味十足,引人驻足品味。
题主说“俗”是大多数书家必经之路有些偏颇。现在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学习的越高古越不易染俗气,虽然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但还是隐晦点出了现代书法的不足之处,我们看一幅书作,看开始就知道后面的写法,看一幅就知道其他书作的基本规律,就会感觉这个人的书法程式化了,我们网上也看到某体字入电脑基本字体的新闻,实际上就是这个字已经很具有规律性和程式化,美术字的趋向很明显。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常提多学古人,把临习古人字帖作为日课要求的原因了。
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书家俗不可耐,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功利性作祟。基本功不扎实就想出名获利是现在书坛浮躁的根本原因,动则冠以全球著名书法家、环球书法院主席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名头,或者以某些途径进入某协会,就开始招摇撞骗,实则连丑书都不如。丑书是否可取,可以参考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不再赘述。
例附本人书作,欢迎拍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俗”只是一个过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俗”成了一个标签,甚至是宿命。
在汉语语境中,俗和雅是一对矛盾,就像黑与白一样,其实没有对错高低之分。
但在书法的语境里,什么是俗呢?俗是指没有自己的个性。写出来的字,哪怕写得很好,但辨识度不高,让受众审美疲劳。
俗是怎么造成的?
一,对某一个帖子过分膜拜,反复的临摹。不仅将他的笔法、结字和章法,学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他的精神内核,审美取向移植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并以此自豪,譬如自称“当代XXX”。唐代书法家李北海说过“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是谓此类人也。
二,追逐流行,趋向时尚。尽管技法娴熟,技巧多样,但宥于大众化的审美观念无法摆脱,或者没有明确的审美观念,只能自娱自乐,或随波逐流。苏轼有评:“人瘦尚可肥,土俗不可医”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三,迎合受众,讨好市场。在自己的书法风格成型之后,不思改变,为保证稳定的市场销售,或为了保全自己已有的地位、名声,不断重复自己,吃老本一辈子,最终,俗,成了自己成就的标签。
当然,也有许多书法家,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不断学习、研究、探索,从价值观念上,从审美趣向上,从文化蕴藏上,从技法技巧上不断取得新的、更新的成就,甚至在美术史上留下光彩浓重的一笔。被称为当代书圣的林散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开拓进取的、艺术境界高妙的的书法大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做人,人不俗,书法不俗。该研究毛体是怎么会事?!黑洞吸光是怎么会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书法们俗分两类A装饰性俗B江湖性俗
二,写书法都必须经过俗到雅的过程
三,俗并不代表不好 只是不深入
我是文化艺术学者刘国峰
一个专注于书法创作的小学生
上一篇:有没有适合高二党的英语课外读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