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书法,书法家,自己的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俗书的问题,严格来说是部分书法家某一个阶段,也有的书法家甚至一生都难以摆脱。实际上俗书也有两种,一个是因在临摹学习过程中,生搬硬套,对技法的理解不知变通,不敢越书法技法的“雷池”,长期采取一种模式等因素形成的俗书。这种俗书有些象我们常见的印刷体字,从认识的角度考察,就是形成了思维定势,千字一面,缺少必要的变化和线条灵动,结构过于平均单调。整体看法度森严,生动不足,呆板有余,如馆阁体一类。另一种俗书就是无书法之法的俗书。
俗书,并不是不可变,历史上也有衰年变法获得新成就新面貌者。洗去凡胎还金骨。避免俗书要入帖过程要力避僵化,出帖过程要善于变通和拾遗补缺。关键是不能把法用死了,既有以法为师,又要善于博古善变。知法度又不囿于法度。要避免俗书,还有多读书,多思考,通过读书丰富学养,以养“气”。胸中有奇气,学识不俗,眼界自然高,眼界高,落笔自到“乌丝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的俗,是相对雅而言的。
高雅之作,朴素自然,或古淡天真,或华美贵重,或含蓄蕴藉,或醇朴苍腴,能以十分朴素的形式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低俗之作,往往注重表面的华丽,而忽视艺术内涵,看似很甜,其实很俗,矫揉造作,或以姿媚取态,或以谲异炫目,或以狂怪骇人,太甜、太熟、太媚、太巧都表现出一种俗态。
作品“俗”,往往是指作者缺乏文艺素养,缺少一种内在的意蕴和真实的感情,因而作品中没有一种内涵的美。
当然,作品所谓的雅俗,也在考验欣赏者的鉴赏能力。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有的书法,外表极拙,中藏极富,但往往不容于当时。
比如颜真卿的楷书,就曾遭受种种非议。金农的画,也并不为时人所欣赏,以至于穷困潦倒。
雅固然好,但越高雅,和者越寡。俗虽然平庸、浅薄,但它有通俗的优点,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如同今天的流行歌曲。
雅俗共赏,是理想的审美理念,王羲之等作出了表率,但大多数书法家尚不能做到,即使如赵孟頫、董其昌等人,也含有“俗”的一面,何况我辈乎?
所以说,“俗”大约是每位书法家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要经历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过程度吗?
欧颜柳赵俗吗?他们超凡绝伦。但学习他们,是大家所要走过的第一步。无可避免的俗套,是为了将来的超凡脱俗打下基础。
不俗的书法家不是很多,而是所有人都要经历俗书的过程。王羲之的书法,也是由俗书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到了晚年才超凡入圣的。
什么是是俗?人众为俗。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不论你选择学习哪一家,哪一体,历史上的这些名家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人。天下学习的人何其多,不选欧,就选柳,不是颜,则是赵……你总不能因为学习的人众多,为了不俗,谁都不学,自己独创。如果真是这样,书法的庙门在哪儿都摸不到,还说什么学习?
学习是要有仿效的对象的。要先把被仿效者的东西完全继承下来,溶解升华,再去某求不俗。从俗到不俗,是一条相当漫长的道路。当你磨练的多了,受不俗的作品中熏陶多了,知道了不俗的气质是什么,才会有脱俗的目标。
不要简单的把“与众不同”理解成不俗。往往就是想与众不同,而放弃了基础的磨练。学习音乐的人,每个人都要从音阶开始,哆来咪发索拉西,俗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东西,大音乐家们都要从它们开始,没有人能例外。学习书法,从点横撇竖捺折钩开始,这么浅显的道理,学习书法的人,不会不知道吧!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指的是写字随心所欲,无章法,无规矩,所谓书法,就是书之有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病,是大忌,并不是过程的问题,而是受书法家的个人格调气质影响的,所谓“书品”和“人品”的问题。
虽然可以由俗到不俗,但是也有开始就“不俗”的,并且能成为大书法家的,一开始就是“不俗”的。可以稚嫩,可以“生”,但不可以“俗”。
一旦“俗”了,几乎难以改变。
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俗”是个过程,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俗”是伴随始终的习气。
“选择比做更重要”,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书法艺术的学习。所以,在从事书法艺术之前,一定要对之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从选帖开始,既要考虑自己的喜好,又要考虑是否和自己的性格契合,还要考虑字帖在笔法和结体等方面的代表性。所谓“取法乎上”。
“俗”的毛病,需要通过提升学养来医治,通过学养的提高,提高自己的格调和修养,气格一高,自能免俗。
上一篇:有没有适合高二党的英语课外读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