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书法,书法家,自己的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俗是和雅相对应的,或者说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的一个过程。初学者可能会注重字形写的好不好看,合不合乎世俗审美的眼光,因而通过追求媚俗而得到大家的认可,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往往在这个门槛面前停止不前。少数追求完美的人或者以书法艺术为生的人希望达到更高的境界,就要走更辛苦的路子。通过临摹,通过拜师,刻苦钻研,在笔山墨海里拼杀出来,或自成一家,或赋予某体。得到当世书界的认可,称为书家,进而脱俗。俗和雅又是相统一的,只是欣赏者的眼界不同。有大书法家的作品,形也古柮,龙飞凤舞,在老百姓眼里是一字不识。只能是少数人收藏欣赏期望增值。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所谓俗美的书法作品。老百姓喜闻乐见,用来点缀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说俗也罢,雅也罢,喜欢就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英雄绝不会打已经倒地的对手,贾府里的焦大,也是不会去爱林妹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书法中的俗说法很多,不一而足。大都以为俗了不好。但有个问题,什么才是俗?好像并没有一种明确的界定。是败笔为俗?是常见为俗?是间架似某体为俗,还是间架不似古体为俗?还是就是个人的一种感觉?弄不清什么是俗就弄不清什么是雅,这就是目前书法界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者甚众的根本原因。比如,昔日陈独秀先生曾说过沈尹默先生的字”俗到骨子里”,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那么陈先生的标准就是他的一己之见。古时有人认为有”一真十行,一行十草”。以为真书为雅,草书为俗。当今有人认为草书为雅,楷行为俗。有更甚者,以为字带碑意皆为雅,字带帖意都算俗。
之所以如此,是有人把我们传承了一千多年的书法审美标准搞乱了,让人们不辨雅俗,不解美丑,以便那些功夫不到又想挣大钱的二三流书家指鹿为马,哗众取宠。
现在,确实到了为中国书法的审美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李顺昌(原创)
雅俗是关乎艺术的品格高低问题,古人对雅俗是相当看重的。作品的雅俗是与书者密切联系的,从作品中是可以看得出来书者的格调高低,也就是雅俗的区别。
一,书法艺术中的雅与俗
书法中的“雅”是什么?一是观者对精美的书法作品的称赞之词。雅的作品一般表现为外观简朴、平易、内涵丰富,有笔法和章法,有书卷气和韵味,有意境和深度,但肯定是看的舒服耐看。二是作品具备不同寻常的艺术风格,在欣赏中与书法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共鸣,这种冲击共鸣所释放出来的审美品格,是不管你狂放,是冷隽都必须高雅。雅作常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纵览精美书作,简朴平易之中蕴涵隽永,书卷气萦回字间,除去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引申出它的反面,即是“俗”。然而,一件俗作往往充斥着粗鄙、狂怪、暴戾之气,着实让观者难以自适。
二,“俗书”、“奴书”一对孪生兄弟
历代书家对王羲之作品推崇有加,口碑载道。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亲撰《王羲之传论》题赞:“详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在皇帝眼中,天下除了王逸少外,都是“俗书”“奴书”。而古人对“俗书”“奴书”的定义是一回事。《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扎,照耀皇宋万古’,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较之“俗书”,“恶扎”之称更甚,其癲狂程度可想而知,且此话又是当着皇上面“掷笔于地”后说的,百无禁忌也,骄蹇不法也。米元章还有过“老厌奴书不换鹅”之类的诗句,“奴书”亦“俗书”是矣!
三,书法家终其一生与“俗”相伴
宋.黄山谷也说:“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前人论述,虽偏徇失实,褒贬不一,却有规律可言。传统书法的“中和之美”,状如算子令人鄙视之馆阁体矣,圆腴丰润,方正光洁,拘谨刻板,千人一面,毫无生气。人在俗世变得俗,有俗趋于有变,物极必反,天理固然。于是乎,疏野怪癖,陋丑陆离,标新离异,狂狷不羁,几成审美之逆反。俗书如此,况,书者其俗事亦必也如此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雅皆为人語,少奌爭论,多奌实踐探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不是村姑到城市呆几天就变了
上一篇:有没有适合高二党的英语课外读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