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的银行理财不保本、不保息?
银行,收益,理财产品为什么有的银行理财不保本、不保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欢迎关注我!如有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作答!
我来简单的说明一下,方便老百姓能看明白。
首先要明确你在银行是办理的存款还是购买的理财产品?
按照最新的银监部门的规定,理财产品现在一般是不能保本保息的。但一些货币型基金,风险极低,收益水平和无风险利率相当,流动性却非常好。
存款则不一样,存款是刚性对付。特别是50万以下的存款,银行还强制投保。即使银行没了,保险公司也会赔付。超过50万的部分,银行倒闭后进行清算分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合同里是不能写保本保收益的,券商同类型的理财同样有这个规定。当然,从新规实施以来,效果跟之前一样,该买还是买。不要因噎废食,这个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但还是很稳健的。买大券商大银行的理财兑付相对更有保障。本着谨慎的原则,买之前问清楚理财顾问或者看一下合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所有理财产品在展示的公告栏或者网页小角都会写有“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必要时可以拿放大镜看一下,最近银行也会承接一些外面收益高的理财产品作为代销,还有很多理财公司会借用银行进行托管或者存管,文字游戏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没有企业家不挣钱做慈善,所以擦亮眼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事,还有保险给你保本保息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下发并明确规定:所有资管产品需实行净值化管理,金融机构不得再对投资者进行任何“保本保收益”的相关承诺,标志着银行理财的保本时代正式落幕。而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意味着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挑选”理财产品了,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同公募基金一样会存在着收益波动。
1、银行理财产品为何不能保本保息
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投资者享受着更高收益的同时并没有承担与之相匹配的风险,从而吸引了大批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导致投资者过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机构恶性竞争提高收益率,扭曲市场风险定价,增加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同时,刚性兑付的预期也提升了无风险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兜底,风险积聚在金融体系中,很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常年保持刚性兑付的银行理财,一直阻碍着大资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影响着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
2、净值化转型或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此次一来,如果投资成功,投资者将会获得所有收益,包括超过逾期收益之外的部分。与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大部分要留存给银行,只给投资者预期收益部分的做法相比,投资者的收益将可能大幅提高。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收益提高同时,银行理财的投资风险也将随之提高。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可能将不再是稳赚不赔的安全产品,也可能不会再成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首选。
3、不再保本的银行理财还值得买吗
实际上,银行理财不保本并不可怕。银行理财的投资方向都有严格的投资标准,大部分资金都要投向安全级别较高的货币市场,并且要求面向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之外的基金,更不能投资于股市。所以,我们在银行能买到的大多数理财产品,大都是属于风险中等偏低的。
再者,银行理财不保本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亏损,在整个理财市场中,银行理财仍然算是相对安全的产品。况且,能保障资金安全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挑选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才会更加安全。
当然,资管新规针对的不仅是银行理财,还包括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所有的资管产品。可能到2020年后,除了国债、银行存款之外,所谓的“保本”理财产品将彻底消失。
上一篇:业主委员会没有召开业主大会,私自解聘了物业,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