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缓解妈妈与宝宝的焦虑分离症呢?
孩子,让孩子,环境怎么缓解妈妈与宝宝的焦虑分离症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缓解妈妈与宝宝的焦虑分离症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蒙台梭利指出,0-4 岁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大自然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辨认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习惯。
这种敏感性使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幼儿一直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时就能适应这种环境,内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行动上就会积极向外探索。
然而,当幼儿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切刺激都可能打破其内心原本的平衡状态和内在秩序。
行为专家的研究也显示,幼儿年龄较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当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本能地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焦虑心理也随之产生。
分离焦虑症的缓解策略
一、充分理解并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对她无条件的爱
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孩子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呵斥指责,关注并重视孩子行为的变化,了解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克服, 让孩子感受到对她无条件的爱。
二、保持养育环境的固定
保证生活环境的秩序感,使孩子保持内心的平衡状态。
为保证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母亲不要让孩子住到自己家以外的地方(比如爷爷奶奶家),可以让爷爷奶奶到孩子熟悉的环境中照顾他
假期也一直待在自己家, 每天生活作息规律。
三、情绪疏导
(1)允许情绪的表露和发泄。大哭时,不着急止住哭,给予足够时间让孩子哭,等到其情绪稍微稳定一点,以新异刺激分散注意力,等到孩子情绪缓解再尝试让孩子说出为什么哭,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孩子不愿说时也不强迫。
(2)利用安慰物,带给孩子安全感。比如孩子如果喜欢抱着某件衣物或玩具,那就先不着急让她放下衣物或玩具,和她一起聊聊、做做游戏,让孩子对衣物或玩具的依恋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在睡觉时才会抱着。
四、语言交流
(1)通过各种方式同孩子交流。经常通过电话、视频等同孩子聊天、游戏,表达对孩子的爱与思念,让孩子明白母亲无论是否在身边都是爱着她的,让孩子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
(2)离开时有正式的道别。每次离家前提前同孩子交流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走,要去干什么, 每次离开时无论孩子在干什么都要正式地道别, 说再见,孩子哭闹时通过拥抱等肢体动作予以安抚,绝对不可以在孩子熟睡时偷偷走掉,也不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棒棒糖等贿赂孩子, 这样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 应该同孩子一起面对分离。
五、绘本交流
可以利用绘本《我妈妈》等,强化妈妈的形象。
《我妈妈》内容有趣,画面生动,语言简单纯朴,母亲在家时同孩子一起多次阅读,争取让孩子能够自己阅读,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感觉妈妈就在身边。类似的绘本还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大卫不可以》、《吻过的小手》
这些绘本温情脉脉的内容,即便母亲不在身边,也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
六、全家共同配合
全家及时沟通,探讨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关注孩子,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 杜绝用“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再不听话就不管你了”这样的语言恐吓孩子。
同时,不溺爱孩子,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研究表明,自理能力越强的孩子对成人的依恋也就越低, 分离焦虑的程度也就越低。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鲜国容.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策略的个案分析.科教文汇,2019(4):147-148.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