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务员考试中,应该如何去备考常识判断?
时间,做题,自己的公务员考试中,应该如何去备考常识判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差不多就是这些,有人看的话接着更申论!
为避免迷路,别忘了点赞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识部分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太杂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科技……什么都有可能考,常常令很多小伙伴很头疼。
学习我的给大家的小方法小技巧,常识学起来不再困难。
一、下载了一个喜马拉雅APP听常识。每天充分利用细碎时间听2-3节常识课,可以是在早晨醒来,中午休息,晚上睡觉前。然后自己在做题的时候,把经常有错的总结下来,把知识点咀嚼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每次把做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国考20道常识为例),后面不断提高速度,一般5、6分钟就能做完20道题,正确率也有六七十,甚至是八十以上。
二、学会纵向记忆和横向记忆。特别想分享一个方式的是,常识的积累要举一反三,要有扩散性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到秦汉,不仅要想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汉高祖刘邦建西汉,约法三章。还要想到:盛世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乱世时有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有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书《太初历》,西汉时有了对太阳黑子的记录;东汉有了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并记住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东汉蔡伦造纸术;选官制度由世卿世禄转为征辟制、察举制;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理论指导、华佗的麻沸散,五禽戏,外科手术……可以串起来联想和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太多的,不仅可以纵向记忆,也可以横向记忆,只要你能找到关联点,稍加学习,就会发现原来常识也很可爱。
三、留意身边的点滴。有很多时候,常识考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想要积累常识,日常需要多留心,听听新闻,留意一下我们国家最新的科学技术,看看我们的党章党规有什么新的改变,经济文化有了哪些新变化。这些不用专门去找去听,就是在我们放松的时候,打开新闻联播听一听,翻一翻报纸,出门和街坊邻居聊聊天,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放松心情。
关注我,一个对你有帮助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测:系统课视频➕专项练习+套卷练习
申论:系统课视频+分类做题+套卷练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务员考试行测主要有五个专项常识,言语,数量,判断和资料,都是客观题,考的是知识的积累、做题速度还有正确率,下面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常识部分。常识关乎天文地理医学文史法律。涉及范围之广,考察的是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整个人生阶段对于常识的积累过程,那这一部分相对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突破,在于平时对常识的搜集和积累,平时多读书看报,计划好时间比如早起花两个小时背背常识等。
第二,言语部分。言语是整个行测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总共40题,不管分值还是题量都占据了小半壁江山。想在行测上达到70分以上的,起码要对28道以上,平时模考尽量保持在30道以上,这一部分得备考需要大家先掌握理论基础再做题最后反复研究历年试题,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
第三,数量关系。其实就是小学初中高中的那些应用题,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这也是最难最耗时间的一部分,分值相应还挺高的。建议数量专项考试的时候放最后做。至于做题速度,当然是熟能生巧啦!注意数量的考点虽然多,但是每年常考的考点就那么些,类似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行程问题等要熟练掌握。
第四,判断推理。其中的图形推理这一部分不要恋战常见的规律掌握住,一旦常见的规律找不出来就可以先适当的放弃一两个题目,因为图推和数量是整个行测最难的部分,很多时候,你花时间都不一定能做的出来,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固然重要,速度同样重要。定义有点像言语的判断又有点像申论,比较长,一定要加快阅读速度。类比推理,尽量做到一分钟两到三题,达到常识的速度,普遍难度不高。逻辑推理,这一部分需要细心一些尽量把条件仔演草纸上做个表格一目了然,避免出错。
最后一个部分资料分析,这一部分相对来说考查难度不高,重在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和提快做题速度,公式就那么多,需要熟练记忆,计算上面多以估算为主,掌握好基础理论以后需要大量刷题增加做题速度。
这五个部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所以建议大家从自己擅长的部分入手,先易后难,有效控制时间保证自己的正确率。最后,中公教育希望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测的备考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难,其实行测的题型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难,而是范围广,在复习的时候,还是那句话,第一步先结合自己的时间(你是全职备考是还在职备考,每天有多少时间用来复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给自己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计划因人而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