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则徐去世时指天直呼三声“星斗南”,林则徐想表达什么?
林则徐,星斗,鸦片林则徐去世时指天直呼三声“星斗南”,林则徐想表达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光皇帝为了息事宁人就把林则徐推出来作为“替罪羊”。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后“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林则徐自从领导了虎门销烟以后就销声匿迹了。我们只知道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贬官到了新疆伊犁,可林则徐到了新疆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这些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是没提到的。
不过通过新疆当地老百姓的叙述和地方志的记载还是能还原林则徐在新疆的所作所为。新疆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林则徐在新疆的三年时间始终心系各族人民。关心民众疾苦的林则徐十分注意协调各民族间的关系。他通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与纠纷缓和民族关系,从而达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防之目的。林则徐在新疆看到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同内地一样贫困不禁满怀同情地慨叹“穷边鸿雁倍堪怜”。
林则徐曾在奏稿里提到:“南路八城回子(指维吾尔族)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葚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褴缕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林则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曾踏勘南疆行程二万里。在此期间他赢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半农半牧地区开荒的时候林则徐注意到该地的“西、南、北三面俱系大山,留为蒙古出入经由之路的沿山一带本不开垦”。
林则徐实地查证“喀喇沙尔蒙古游牧在山之西,伊拉里克引水灌田在山之东。二者本不相涉”。道光二十一年林则徐曾奏定章程宽留该蒙古贸易牲畜行走通路,同时禁止户民进山偷掘树株。此次筹议开垦也要定出管理制度、划清农牧区的界址。这样既可保证开荒增加农业收益,又不致影响牧民生计,从而妥善解决好农牧矛盾。因地制宜或招内地移民承垦,或让当地少数民族垦种。如此可避免造成民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在林则徐在看完塔科纳尔沁荒地返回哈密的途中突然间“有百余人环跪递呈”控告哈密王伯锡尔侵占公田、鱼肉百姓的非法行为。这个呈文接还是不接?处理不处理?怎样处理?这些对林则徐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哈密王不仅祖辈深得康熙以来历代皇帝的宠信,而且他本人也曾多次得到道光皇帝的嘉奖。林则徐这样一个被发配流放的贬官要处理这样一位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就他个人而言是担着风险的。
正如林则徐在前往虎门硝烟之前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从来都是把国家利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而对他自己的个人利害得失则没考虑那么多。林则徐暗中调查了伯锡尔侵占民田的情况后迫使伯锡尔郡王退出所霸田地万余亩招民耕种。事后林则徐还把处理情况写成告示刻在石头上公诸于众、留示后世。这件事使哈密当地群众高声称颂:“林公活我”。
自汉代设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原王朝在治理西域时都相当重视屯垦。新疆地区的屯田始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成熟于清代。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主要在伊犁和北疆以及南疆阿克苏等地兴办屯田。当时的屯田分为兵屯、回屯、遣(遣犯)屯、民屯等多种模式。道光年间张格尔叛乱爆发后屯田一度停顿。叛乱平定后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地开始恢复屯田。林则徐到达伊犁后立即协助当时的伊犁将军布彦泰垦田勘荒。
林则徐尽管是被发配流放的贬官,但伊犁将军布彦泰却很器重他。林则徐在新疆的很多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布彦泰的鼎力支持。当初布彦泰得知林则徐要来伊犁时就曾两次派遣兵丁前去迎接,还破例委以林则徐执掌军饷粮草的重任。林则徐为报答布彦泰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新疆边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就主动承担了伊犁的垦田事宜。
1843~1844年间林则徐在伊犁倡导开垦了惠远城东的阿齐乌苏废地三棵树、红柳湾一带3.3万多亩和阿勒卜斯16.1万多亩田地。安置回民571户、安置汉人500户。由于伊犁垦田取得巨大成功,所以布彦泰被加封太子太保衔。伊犁开垦取得的显著成效带动了南疆掀起兴垦热潮。占中国领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实在是太大了。南疆与北疆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北疆伊犁地区的屯垦经验是否适用于南疆呢?这个问题当时谁心里都没底。因此道光皇帝下令点名让林则徐到南疆勘荒。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初林则徐奉旨赴南疆。林则徐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勘查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喀什噶尔、喀喇沙尔(今焉耆)南疆八大城,从而为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林则徐在南疆期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就将称坎儿井和纺车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在新疆走访勘察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新疆在国家整体防务安全中的战略意义。林则徐来到新疆之前沙俄军队已越过巴尔喀什湖向中国境内推进;中亚浩罕国也已出兵伊犁西部地区;新疆内部还有和卓后裔作乱。林则徐潜心研究新疆史地努力讲求筹边之策。
林则徐敏锐地觉察到未来新疆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沙俄。在林则徐的文稿当中记载着:“余观俄国势力强大,多规画布置,志实不小。英夷由海道犯中国实难,但善守海口则无如我何!俄夷则包我边疆,陆路相通,防不胜防,将来必有大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的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以及后来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我国西北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充分印证了林则徐的预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林则徐被召回京城以四五品京堂候补。十一月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为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林则徐被授为陕西巡抚。林则徐到任陕西时当地各种社会矛盾极为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鸦片战争时朝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之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了陕西。当时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这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恰逢这一时期陕西各地接连发生灾荒。生活艰难的劳苦群众开始聚众反抗: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 林则徐到任后一面镇压刀客,一面采取一系列赈灾措施。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林则徐又被调任为云贵总督。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年七月林则徐因维护云南边境安定、镇压反抗得力被加授为太子太保、赏戴花翎。当云南的形势在林则徐的治理下逐渐安定下来时广西却爆发了一场比陕西、云南等地规模更大的起义: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
道光三十年(1850年)九月林则徐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前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起义。当时正患有疝气的林则徐躺在特制的卧轿里从福建侯官出发经由福建、广东山区行至潮州时开始出现严重的下痢症状。随行人员只好将林则徐送到普宁行馆养病歇息。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辰时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指天三呼“星斗南”后与世长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