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林则徐去世时指天直呼三声“星斗南”,林则徐想表达什么?
林则徐,星斗,鸦片林则徐去世时指天直呼三声“星斗南”,林则徐想表达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此,林则徐十分焦急,但无奈的是,当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戴罪之身,人微言轻,即便是他看出来什么问题,也是无可奈何,就算是他能够说上话,依照当时大清的对外方针,也是徒劳而已。
在1846年,得到特赦的林则徐,回到福建养病,途径长沙时,遇到了两广总督左宗棠,忧国忧民的林则徐,忍不住对左宗棠说道:
“终为中国患者,其沙俄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事实上,林则徐也确实是一言成谶,在之后的若干年里,沙俄这个北方的邻居,确实露出了青面獠牙,向当时的积弱的清政府张开了血盆大口。
不得不说,林则徐真的没有看错。
所以,林则徐在临终前所说的“星斗南”,就有人认为,是在念及当年在伊犁所看到沙俄吞并大清领土,日后必成祸患的警醒,提醒清政府,防范这个北方的邻居。
只可惜,这个警告,并没有人听。
林则徐是一个含冤背锅的老实人,把他按在地上来回摩擦的,其实真的是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自己人。
在扬眉吐气的虎门销烟不久后,恼羞成怒的烟贩请求英国政府向清廷施压,让大清把禁烟政策取消,英国人自然是双手支持。
于是,清廷和道光皇帝,尝到了来自英国的坚船利炮,道光皇帝惊慌失措,连忙派大臣琦善前去和英国议和,并问清英国人突然进攻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琦善,与林则徐早有过节,这一次,他心里十分清楚英国人想要干什么,这可是一个对林则徐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于是,他对道光皇帝说:“英国人因为林则徐烧了他们的鸦片,只是不满林则徐而已,只要咱们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虽然之前道光皇帝对于林则徐禁烟是默认支持的,但是此刻,道光却翻脸不认人,不仅对林则徐递交的禁烟抗英奏疏进行痛斥,并且,马上将林则徐革职查办,一个有功之臣,就这样被人陷害。
1841年,已经被降为四品的林则徐,被派往浙江,参与当地的海防建设,这背后都是琦善搞得鬼,但是林则徐不以为意,到了镇海后,还想着好好的建设海防,能够戴罪立功。
只不过,他低估了当时朝廷和官员的人格底线!
当时在和英军对战的是总务大臣奕山,因为吃了败仗,又怕担责任被处罚,为了给自己开脱,竟然把所有的罪状推给了林则徐!
在他的奏疏中,说英国人是原因议和的,他们只是恨林则徐一人而已!
就这样,林则徐又背上了另一个罪名,本想着戴罪立功,这下变成了发配伊犁,此时的林则徐,已然五十六岁。
在发配走之前,林则徐与妻子分别,此时的他虽然背着所有骂名,但还是心系这个已经烂到骨子里的国家,写下了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写到这里,晓生不仅热泪盈眶,这个一直以来的老实人,被世人误解,被同僚排挤,被皇帝轻视,一而再的被革职查办,甚至知天命的年纪,仍要被发配新疆,他做错了什么?
他没有错,错的是腐朽的清廷,错的是昏庸的皇帝!
在林则徐发配伊犁后,大臣伊里布带着各种好礼去慰问英军,并谄媚的对英军首领伯麦说,林则徐已经被惩办,大清和英国将要重新交好。
结果,伯麦很无语的说:“林公是中国的饿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岂为仇林总督而来耶?”
连英国人都知道林则徐是个好人,道光却视而不见,这样的国家不亡,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1850年,林则徐再次被咸丰皇帝启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拖着病体的他辗转各地,最终,在当年病逝于潮州普宁行馆。
在报丧的奏折发到北京时,朝廷刚拟好任命林则徐为广西巡抚的委任状,但丝毫没考虑到林则徐已经病了许久。
做的最多的是他,“错”的最多的,也是他!
总结: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是在当时的时代中,难得的也是极为少数的正直清明的官员,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和将要面对的是祸而非福,却依然慷慨赴任。临终之际所喊的“星斗南”,大概也是担忧国家前途未卜。如果当时大清的官员都和林则徐一样,怎么会被列强欺辱?只可惜,清醒的人毕竟是少数,就连皇帝都是昏庸无比,腐朽的大清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完,没有天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在朝堂遭到构陷,道光将林则徐“发配”新疆,仍然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见林则徐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操。
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林则徐在逝世之前,指天大呼三声“星斗南”,是什么意思?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清政府无能,朝堂之中的主和派等同于卖国无疑。在这样情况之下,却还有名垂千史的忠臣良将出现。
只是清朝大势已去,灭亡已是注定,良辰生不逢时,被昏庸的皇帝埋没了才华,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生不逢时的良臣。林则徐是这个腐朽的时代之中少有的民族英雄,但是她的死却一直是个谜团。
1847年,道光让林则徐再次担任钦差大臣到广西去剿灭拜上帝会反清武装,也就是太平天国刚发家时的组织。但林则徐却因病死在路上。
1841年,道光帝为了讨好英国,罢去了林则徐两广总督的职务,调到浙江戴罪立功。一个月之后,道光帝又下了一道旨让林则徐去新疆充军。
咸丰元年,林则徐已经65岁了,在接受了咸丰帝派遣他前往广西剿灭拜上帝会反清武装的旨意之后,他一路乘轿颠簸,长途劳累。一路到了广东潮州的时候,他已经病入膏肓,倏然逝世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