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要学习《论语》?
论语,孔子,的人为什么有些人要学习《论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大思想分别有侧重,实现了人们对天、地、人这三大要素的思考。儒家思想从调整人际关系出发,以维护人伦秩序和社会秩序。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人生的积极进取,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建立规范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建立大同。总体而言,儒家思想是积极的而不是落后和消极的,近世之所以打倒它,却是这些所谓新文化人脑子短路的结果。道家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人伦关系,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借以影响人际关系、社会秩序。佛家思想强调人们要安于现世、期待轮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的进取精神,但那只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其最大的贡献在于跳出地、人的范围,思维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宇宙,体现在其对“三千大千世界”的论述上。但道统为一,三家思想的本质是一致的,一而统为“道”。
受这三大思想影响的中国人,都有三重性格:年轻时的奋争、中年时的理性、老年来的平静。年轻的时候,受儒家思想影响,努力进取,誓要在人间世争取一席之地;中年的时候,奋争的冲劲有所减弱,耽于现状并幻想田园的宁静,但不是完全退缩,必要的时候还会出来努力一把;等年龄再大的时候,大多退出人生舞台,自娱自乐,静观天地之变。这就如同中国人大户人家的院落:前院代表的是儒家,车水马龙;中院代表道家,自成一方小天地,但可随时到前院;后院代表佛家,一般是不出去也不让别人进来的了。
南怀瑾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人人非吃不可。道家是个药店,生病去买药吃,不生病不需要买。佛家开的是百货店,什么都有,你高兴可以去逛一逛。
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搞明白这三个店到底是卖什么的。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了,所以过去的孔家店成了粮食店,即使现在人也还受着其些微的影响。佛家开的店倒确像个杂货店,什么人都会逛一逛、拜一拜,但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只怕没几个人懂。也许真验证了那句话:“学佛乃大丈夫事。”一般人怎么能懂呢?道家思想也只是成了部分文人的思想,普通老百姓即使病了,进的是中药铺,而不是看道家书。
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最好还是好好研究一下最基本的《道德经》《庄子》《论语》《孟子》《荀子》《金刚经》《心经》等原始典籍。这是源头。就如站在长江、黄河之源,才能看那万千支流汇入东向如海。如果只研究支流,就会茫然不知何所从来、何所从去。
教日月换了新天以后,传统文化几乎被统统抛弃,新建立的尚未生根,便被西风吹得稀里哗啦。根基被拔掉了,基因变了,已然南桔为淮枳,不仅味道大不一样,连本质也变了。
天地悠悠。历史总往前发展。回回首,向天再借五千年,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原农耕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无神论的民族,虽然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的影响,但是其文化的根源还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中儒家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儒家文化所形成的忠孝礼义信的形为规范已经成为溶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基因。上世纪初,从辛亥革命、五四运行,儒家文化作为保守、僵化的代表基本上被彻底推翻、打倒!随着中华民族求存图变的步伐一步步前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踏步前进,文化上的真空逐步显现。我们没有上帝、真主可以信仰,没有虔诚的信仰作为行为规范的约束,使漠视各种规章制度成为普遍现象,自我为中心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原则,所谓的礼仪之邦成为自我安慰的口头禅。
回首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所谓不破不立没错,问题是破完以后,立什么?全盘西化已经被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性的继承唯一可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过:“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论语》正是阐述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儒学的入门经典,读懂、读通,学以至用,正是近现代中国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在提倡学习《论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精神也是一个动态运行的系统,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人文系统。
这个人文系统由以下单元组成:倾向无为单元(这个单元与生俱来,人的任性就是其具体体现),欲望和德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容器,“逻辑”,“礼”,和“仁”是可以调节系统的三个旋钮,此外还有“学习单元”,“对礼的认识单元”和“寻求合理性单元”。而连接这些单元对通道中流动的是“道”。对以上九个单元和道的流动特点的阐述,形成了各种理论。其中,《老子》非常成功地阐述了“德容器”,“欲望容器”等七个单元的特点,以及人文系统中道是如何流动的。但《老子》中缺少对“礼旋钮”和“仁旋钮”的工作状态的讨论,已经这两个旋钮对整个系统影响的分析。《论语》恰恰是讨论这两个旋钮工作状态最为成功的理论,从而成为了《老子》的重要补充。因此,每一个希望了解自身人文系统工作状态的人都需要学习《论语》。
上一篇:“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就不要抱怨生活不容易”,大家怎么看这句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