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刘邦,功臣,韩信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草根出身的刘邦创业艰辛,若不是有张良的谋划,恐怕难以成事。刘邦自己也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邦还多次在危急时刻拯救刘邦性命,如鸿门宴上,正是张良预知危险提前疏通了项羽身边的人,千钧一发之际劝住了项羽,才让刘邦逃过一劫。
但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例太多。每位开国功臣都有重大功劳在身,皇帝一旦站稳脚跟,就会考虑功高震主是否会威胁皇权的问题,这就需要功臣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张良与韩信、萧何同为刘邦登上皇位的三大功臣,却是唯一得以善终的人,关键在于他深谙帝王心理,刻意选择与权力保持距离。皇帝对这样的人放心,自然也就不会苦苦相逼了。
张良一直在刘邦面前塑造自己不贪恋权力的形象。与一众想要建功立业、列土封疆的古代功臣们不同,张良不显摆自己的功劳,反而感恩遇上刘邦后,自己才实现了推翻秦国暴政为韩国报仇的心愿。在刘邦要论功行赏时,张良拒绝了高官要职,坚持要在与刘邦最初相遇的沛县当个万户侯,再次向刘邦表明自己的忠诚与安分。
张良最聪明的是,他很清楚身在权力中心就绝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譬如说官拜宰相的萧何,为了稳固地位,就必须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政治堡垒。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即使哪天你想明白了要后退,别人也会合力去推着你走,每一步都是万丈深渊。所以张良一开始就自请告退,表示自己只想静静地修道成仙。
事实上,刘邦坐稳天下后,张良基本上都是托病不出的,很少参与汉室的权力斗争。直到刘邦有意改易太子,吕后亲自找到张良帮忙解除危机。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题目说的夸张,刘邦几时尽杀功臣呢?刘邦杀的只是异姓诸侯王,对于跟着他干革命的一帮老同志,一个都没杀。
第一,刘邦杀的是诸侯王
我们经常听到刘邦杀功臣的说法,其实刘邦杀的主要是异姓诸侯王。西汉建立时,采用一国两制的做法,即郡县制+诸侯制。大家知道,在先秦是诸侯制,结果天下大乱,诸侯们厮杀了五百年,诸侯制的缺点十分明显。秦始皇把诸侯制改为郡县制,然而这个新的体制,也存在许多弊病,没有地方诸侯的拱卫,秦国在爆发叛乱后,很快就灭亡了。
刘邦采用了郡县+诸侯的二元制,应该说是比较高明的。由于历史原因,汉初多是异姓诸侯王,比起同姓诸侯,显然对朝廷的忠诚度远远不如。比如说韩信与彭越,在刘邦与项羽陷入苦战时,就曾经拒绝出兵,趁机要胁勒索,实在谈不上忠心。基于这个原因,刘邦着手削平异姓诸侯。最后,七个异姓诸侯王,只有长沙王得以幸存,其他都被消灭了。
诸侯实际上是有很强的独立性,拥有地方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名义上是皇帝的臣子,其实跟一般的大臣是不同的。对于朝廷系统的功臣,包括萧何、张良、陈平、周勃等一帮老同志,基本上都是得以保全,并非只有张良一人。史书说刘邦封功臣时,萧何排第一,指的就是朝廷系统,并不是说萧何功勋超过韩信,因为韩信是王一级的。
第二,张良与韩信、彭越等人不同,没有兵权
刘邦为什么要削平异姓诸侯王,说白了,这些人会打仗,手上又有兵,又有土地。在战争年代,韩信、彭越这样的人是一柄利剑,和平年代就成皇帝的心病。
张良与韩信、彭越等诸侯王有根本的不同,他是属于谋臣,跟刘邦有交情,还救过刘邦的性命。从秦末战争与楚汉战争,张良多次在关键时刻立下奇功。尤其是在险象环生、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上,如果不是张良的机谨与从容,刘邦恐怕难逃一死的命运。张良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主要是出谋划策。比如,在刘邦遭遇彭城大败后,张良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击败项羽,就必须要联合英布、彭越,并让韩信独当一面。后来彭越与韩信抗命拒不出兵时,又是张良提醒刘邦裂土封王,以稳住二人,并最终赢得了垓下会战的胜利。
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张良的作用就是运筹帷幄,出出点子,但他没有兵权,没有地盘,也没有野心,所以谈不上对皇帝有威胁。
第三,张良晚年急流勇退,淡出政坛
晚年的张良行事十分低调,不愿意卷入过多的政治旋涡中,他自己说:“我家历代为韩国丞相,韩国灭亡后,我荡尽万金家产,就是想为亡韩报仇雪恨,诛杀强秦。如今我受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介布衣,到今天能位极人臣,我已经满足了。”作为韩国贵族之后,张良的出身,要比汉初其他开国元勋都高贵,从这点看,就显得很异类了。所以张良很聪明,选择急流勇退,与世无争,对谁都不是威胁,一团和气。
功成身退后的张良热衷于道家仙学,学习避谷术、引导术,杜门不出。他是个很明智的人,知道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因此他学道学仙,未必不是一个障眼法,表明自己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无欲无求。这种超然的姿态,看淡权力,让他远离政治斗争,因此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怀疑与冲击。
张良于公元前189年病逝,得以善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韩信被诛,萧何屡受猜忌,只有张良自始至终平安无事,一直受到刘邦吕后的敬重,这与他深得黄老三昧,淡泊名利有关。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曾组织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求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险。后又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乘势追击围歼项羽。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使分封有序进行。刘邦称赞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张良谢绝了刘邦要他从最肥沃的齐地“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选择与刘邦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留”地,被封留侯。他表示,布衣得到封万户侯的待遇,已是高位。能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更无他求。
上一篇:如果你21岁那年给你两个选择,1是回5年前,2是回到20年前,你选择哪个?会做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