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中医的“上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黄帝内经,疾病怎样理解中医的“上医治未病”理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理解预防医学的内涵之后,就会发现,“上医治未病”与预防医学没有任何关系。
从塑造民族伟大形象,弘扬爱国主义,增加民族情感角度讲,把“上医治未病”当做一个噱头,没多大问题,小编本人也不反对。人民群众不能也不会较这个真。但是中医从业者不分青红皂白,跟着掺乎,显然就有失专业水准,并且会让自己沉浸在中医过去所谓的辉煌里不能自拔,从而耽误真正要做的发展和创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未病,近似于现代词语;亚健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医治未病
这句话最早来于《黄帝内经》。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
但讲的是上工治未病。
治未病的含义分几层:
第一,在症阶段?身体的反应,如发热,中医已经下手了。所以,千年中医叫治症,就是这样走下来的。
第二,在疾阶段?症沒重视,邪气深入。如发热加上恶寒,无汗,证属风寒表实,半剂麻黄汤即愈。
第三,在病阶段?比如肝病,肝癌肝硬化在中医看均为阴实证。这个病在症在疾阶段有1至3年的每晚1至3点的定时定点的顽固性失眠。本来这个阶段治疗最佳,中医往往举手之劳就痊愈了。但现代医学脱离了疾病发病的本质,非要化验单B超单CT单确定诊断,往往中晚期了,还标谤自己是科学。随后手术放化疗三板斧就上了。
如今西化的国人西化的中医界跟在西医后面混,将老祖宗的治未病丢掉差不多了,讲都讲不清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修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未病,是相对于已病来说的,就是未发之病,黄帝内经中比较推崇上工治未病,中医从多种角度和方法来判断人体是不是会有病,自有其一套完整的理论。
通过五通的方法
饮食通:不偏食,有良好的嗅觉、味觉及食觉。口润不渴,亦可及时补充水分。
休息通:休息每日在七八个小时左右,午时有一小时的午睡时间,夜有梦但不多,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
大小便通:大小便正常,每日晨起有一次大便,不干不稀,通畅,五分钟可解决问题。小便清,无泡沫,无杂质。小便与饮水量成正比。
体力通:体力充沛,能够胜任一般劳动,不感到疲劳,过重体力劳动,半小时左右能休息过来
阳气通:身体温暧,手足温暧,身不畏寒,无上火现象,有正常的性能力。
通过五色的方法来判断
脱胎于五行理论
木火土金水对应于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于六腑则为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表现出来的颜色会稍有差异,即青赤黄白黑,比如脸色发青则是肝胆有问题,面和色泛红,心脏小肠可能会有问题,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大概人体哪方面有问题。
通过五音的方法来判断
出自《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音不正,则可能会有病。
通过五味的方法来判断
酸甜苦辣咸,对应于肝心脾肺肾,口气,味道喜恶,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出了问题
通过时辰和经络运行的关系来判断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每个时辰对应着人体的一个器官,比如说丑时睡不着则很可能肝出问题了
小结
中西医的理论完全不同,西医靠指标,中医靠望闻问切,看气色,闻味道,听声音,问五通,把脉确认,在人体尚未表现出具体病痛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判断出身体哪方面出了毛病,这和去检查各类指标是否正常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稍微知道一点就很容易判断出来,然后再通过砭,针,灸,药,按挠,导引等六法帮人体纠偏,自然就可以在人体尚未表现出明显病症之前就把病治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具,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泛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以上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说的就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简言之,明道、修道就是“治未病”、“长寿”的理论和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师一定是明道、修道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传道,才能治未病和长寿。现代社会病人如此之多,也反映了中医已经名存实亡,真正的师不能传道。
上一篇:眼睛干涩疲劳怎么缓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