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中医的“上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黄帝内经,疾病怎样理解中医的“上医治未病”理念?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 《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2、原文白话翻译
白话翻译: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予以治疗;中等级别的医工,在病势尚未大盛时给予治疗;普通医工,在症状显著时给与治疗。
3、谎言的理由
人根据《黄帝内经》的相关记载考据称,中医是预防医学的鼻祖;“上医治未病”是预防医学的座右铭。由此,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粉纷纷弹冠相庆,洋洋自得,陶醉在民族伟大,祖宗智慧的快感里麻醉自己。
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未病”和“治未病”到底是个什么鬼?
严格意义上讲,“未病”是“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就是说“未病”是指患者已经得病,只是尚未明显发作。“未病”并不是没有病;治未病,《黄帝内经》更是给出确切的定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由此可见,“上医治未病”只是提醒医生,把握治病时机的一种善意提示。作为医生,只有具备这种基本技能才算合格医生,否则,连合格医生都不能算。将其上升到以防医学鼻祖的高度,显然是中医人和中医粉自我神化的自嗨。
还有人认为,《黄帝内经》的“上医治未病”观点和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纯粹的意淫了。理由见下述预防医学就会明白。
4、什么是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专门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理解预防医学的内涵之后,就会发现,“上医治未病”与预防医学没有任何关系。
从塑造民族伟大形象,弘扬爱国主义,增加民族情感角度讲,把“上医治未病”当做一个噱头,没多大问题,小编本人也不反对。人民群众不能也不会较这个真。但是中医从业者不分青红皂白,跟着掺乎,显然就有失专业水准,并且会让自己沉浸在中医过去所谓的辉煌里不能自拔,从而耽误真正要做的发展和创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预防疾病才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预防疾病才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预防为主,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是预防医学的鼻祖;“上医治未病”是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其实,这种说法是中医最大的谎言之一。
“上医治未病”只是提醒医生,把握治病时机的一种善意提示。将其上升到预防医学鼻祖的高度,显然是中医人和中医粉自我神化的自嗨。
1、原文出处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灵枢经·逆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在《皇帝内经》中出现过两次:
1)《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2) 《灵枢经·逆顺》篇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2、原文白话翻译
白话翻译: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予以治疗;中等级别的医工,在病势尚未大盛时给予治疗;普通医工,在症状显著时给与治疗。
3、谎言的理由
人根据《黄帝内经》的相关记载考据称,中医是预防医学的鼻祖;“上医治未病”是预防医学的座右铭。由此,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粉纷纷弹冠相庆,洋洋自得,陶醉在民族伟大,祖宗智慧的快感里麻醉自己。
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未病”和“治未病”到底是个什么鬼?
严格意义上讲,“未病”是“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就是说“未病”是指患者已经得病,只是尚未明显发作。“未病”并不是没有病;治未病,《黄帝内经》更是给出确切的定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由此可见,“上医治未病”只是提醒医生,把握治病时机的一种善意提示。作为医生,只有具备这种基本技能才算合格医生,否则,连合格医生都不能算。将其上升到以防医学鼻祖的高度,显然是中医人和中医粉自我神化的自嗨。
还有人认为,《黄帝内经》的“上医治未病”观点和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纯粹的意淫了。理由见下述预防医学就会明白。
4、什么是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专门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眼睛干涩疲劳怎么缓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