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多处涂改痕迹,为何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此你怎么看?
王羲之,书法,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多处涂改痕迹,为何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羲之之书法技法是大家是典范,加之天然俱成,不成为天下行书之最都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对于这方面问题很多人都探讨过。我觉得也无须高谈阔论,也无须长篇大作。就拿我们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发表点东西,或表示自已的看法和意见,也或展示一下自已的才华,我认为这是大好事,毕竞有这样一些平台供你发挥。那么你发表的东西是否有可读性?还有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切题?这才是关键所在。如果你的作品是一个具有阅读价值的作品,读者也不会因为你打错一个字或者打漏一个字而加以否定。当然,我们不是把大师级作品拿来相提并论,其朴实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再来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人家毕定是在没有准备且洒后即兴发挥,出了一些谬误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人们恰恰因为那些涂改,正好反映了他那种即兴创作的能力是真功夫,他那抑扬顿挫,自然天成,俊逸潇洒的笔调,即使有些涂改,我认为也是瑕不掩玉。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一点也不为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羲之也不想错,关键是微醺之下,恣肆挥洒,错讹难免。就如美女脸上的雀斑,美女也想祛掉,我们却以为因为雀斑,更显出美女的妩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圣是随意而写,涂改很正常夜丝毫影响不了大师的书法技艺风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兰亭序”中为何有涂改问题,笔者认为,王羲之是在畅饮美酒之后,极度兴奋之余,欣觉创作灵感来之,于是振笔疾书,难免有文字笔误,比如,“快然自足”写成了“怏然自足”等,这更加说明了《兰亭序》创作的初始性和真实性,没有丝毫的故意求好而造做之态,纯属“无意佳乃佳”,不愧“天下第一行书”。后来王羲之又写过上百次,自感每一次书写都不及初始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句话叫自然而然。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顺其自然,于无意处透有意,行书创作尤其是如此。兰亭序虽有多处涂改,但都是微醉之下的无意为之。虽多有涂改,但却并不失协调,也正是书家高超书法水平的显现。就兰亭序本身而言,作者酒醒后本也想重新写过,但几次下来均无原先的韵味,只能做罢。纵观书史,不难发现被称为行书三甲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诗帖》均系手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是他们几个名流雅士吟唱诗歌,饮酒娱乐,兴趣爱好相同之流聚会而作的。
所以说即兴发挥,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当时是暮春,就是三月三日。山清水秀,花开鸟语,林荫泉流。天气晴朗,微风柔柔。
有天时,地利,人和等非常妙的一次游乐。本来王羲之就是书法一流高手,水平已达到难寻对手之感,超霸,强悍。这次更是超常发挥。
心情舒畅,佳境好友,酒浓情至,雅逸豪气,心神融为一体,飘然欲仙,灵感超脱之中书写。即兴而出,随心所欲,奇妙意趣,心旷神怡……
不是严肃,庄重的地方,自由自在,尽兴尽致。他们多是士族门第,官宦之类。修养高深,阅历丰富,才德兼备,多才多艺,悟性超逸,想象无限……这对他们来说大世面见过,而且在晋代官场风流,庙堂江湖来往常有,互相转换。不是俗世,追逐名利享受那种。
一句话,他们追求完美,讲究自然而然,随心随性,真情实感。同流切磋交流,尚韵崇雅,悟性至上,任你表现。
看《兰亭序》章法布局交错穿插,笔墨浓淡相宜。字间距疏密有致,数百文字,落墨如洒,一切随情感变化而现。
涂抹偶尔有,因为书写速度慢快不同,就说明他文章构思也有停顿之间,迟畅转换,想象远近,意境超脱,灵感忽至也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