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怕输还是怕革命?为何清朝宁愿割地也不敢发动民众和列强放手一搏?
清朝,皇上,义和团怕输还是怕革命?为何清朝宁愿割地也不敢发动民众和列强放手一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综上所述,清朝之所以不敢发动百姓,一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百姓对王朝的归属感并不强;另一方面,统治者与老百姓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不敢于让百姓的力量壮大。然而,这是所有古代王朝都存在的问题,所以单独拿清朝出来说事,可能提问者别有用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发动呢?防汉是满清基本国策,发动民众就得给枪给炮,这本来就是矛盾无法实现,而且民众对于朝廷存亡更是漠不关心,包括教科书里各种歌颂的一些民众反抗斗争,也都是因为迷信关系或者自身宗族利益牵扯,满清愚民三百年,虽然打破了胡不过百年的定律,但是也付出了民众对国事漠不关心,甚至可以帮着洋人对本国倒打一耙还理所当然的惨重代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伪命题,义和团不是群众?而且清朝发动效果还比民国好,起码没发动出几百万伪军,整体起负作用。单纯的群众没有意志也没有战斗力,发动起来也是白白送死甚至资敌。只有将群众升级为人民群众才有意义,但升级条件是宇宙真理,清朝和民国都没有这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之前在有关回答中提及过,清朝以前的2千多年朝代更迭,有繁荣期,有衰落期,但基本制度和治国理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封建王朝,也就是说华夏的每一寸土地山河是皇上的,允许你有就有不允许你有就没有,没有制度和法律的规定。大凡拥有的都是为了保全皇上统制而给予的恩赐,拥有者便要对皇上感恩戴德,必须绝对感恩皇上忠于皇上不应有其它的想法。依次类推,上至王公大臣。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概念在全国人上有不同的概念,即国家对皇上来讲是统治的范围,对其它人来说,国家就是皇上。那么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好坏不在于自身奋斗和国家,而在于运气。因为皇上是世袭的,好皇上(即有政治眼光和仁人之心的皇上)就会索取少些,会出现繁荣景象,这个皇上死后世袭的皇上不一定有治国能为,就会出现腐朽迹象,人民也会苦不堪言,甚至会出现暴君,变态者,傻瓜皇上。不论怎样的皇上都不会给被统治者以学习的机会,就像现代的教育,或像西方文艺复兴时的教育,他们的教育只是仁义礼智信等忠君思想,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前人们没有民族,国家的思想或这种思想很模糊。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有大量中国人被英法等国雇佣和清军战斗,这些雇佣的人可不管外国人和中国人,谁给我白馒头和银子我就跟谁干。所以,当时清政府那么腐朽也不会和外国人决一死战,他们不怕打不过就怕自已的江山被推翻,只会选择割地赔款。割地赔款后,皇上还是皇上,江山还是江山,只是多与少和大与小的区别,如果战斗也许会是有与无的问题。所以腐朽的清朝怕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统治阶层为何不发动民众一起抵抗侵略者?这个问题很简单,简而言之,家天下!民不之国也。
明末,明王朝苦抗满清进攻,但是国内民众该反明朝依旧在反,因为民众活不下去,朱家天子不能给饭吃,下一个他家天子应该能!
这也是明朝末年很快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打败的原因。
我们再切换到清朝,清朝是满族人作为统治者面对人口基数庞大的汉族人他们更是不敢轻易重用。名义上,满汉一家亲,在实际上呢?满族人就是寄生虫的存在。作为统治者他们能够不清朝?
最简单的例子是,太平天国起义后,汉族官僚开始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曾国藩身后的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之类的人物,虽然不能把控清朝,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清朝的局势。
这对清朝来说是非常恐惧的事情,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东南互保,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忧虑,汉族开明的人比他们眼界高。
发动群众抵抗侵略,有着很大的政治风险,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比侵略者还可怕,比如抗日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