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希特勒宁可牺牲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为什么不强行登陆英国呢?
德国,英国,希特勒希特勒宁可牺牲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为什么不强行登陆英国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战争一旦进入胶着状态,资源短缺的德国根本耗不过英国。而且在战场上,即使德军如何英勇善战,英国依然有足够的炮灰抵消德军的优势。而显然,德国有限的人口在如此消耗之下,也根本撑不了多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邀,如题。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地球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将近61个国家参与到这次大战,战后统计,二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万亿美元,伤亡近二亿,其中死亡人数高达7000万人,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总和。而在二战中,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与以斯大林为主席的苏联之间的战争最为惨烈,斯大林格勒战役更是号称“战争绞肉机”,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却不舍得越过短短的英吉利海峡强行登陆英国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苏联对德国的威胁更大
实际上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法国被德国灭亡,英国也被德国打残,短时间内没有大战之力,对德国不构成威胁,此时的希特勒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方的苏联,因为苏联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国力日盛,苏联当时自身也在蠢蠢欲动,在1940年前后,苏联红军的侦察机在罗马尼亚等国上空加强了活动力度。最近的材料又显现在20世纪20,30时代.斯大林还准备用数万辆装甲洪流吞没整个欧洲,进以孤立美国,与之决战。看来在那个时间不只纳粹德国,红色苏联也没闲着。希特勒看见苏联已经在活动了自己当然闲不住了。总之,纳粹进攻苏联是其必定,就算1941不打,迟早是要打的
其二,苏联的制度基本上就是纳粹德国的天敌
纳粹上台的标语,就是反对共产主义,所以放着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不去攻打,希特勒自己都说不过去。再者,英国固守英伦三岛后,美国开始慌了,英美可谓一母同胞,在一战二战中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于是美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给德国施压,同时帮助英国人守岛。而苏联共产主义与西方大多国家不好,他去进攻苏联不只可以扩张疆域,美国都不会阻挠他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希特勒一直是英国的小迷弟,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德国与大英帝国共治世界。在他眼里,英国人有这个资格享受他的优待,且他们也一定会答应他如此慷慨合理的请求。
在这个战争狂人的眼中,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根本没有原则性,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苏联人才是他们应该共同面对的,最主要的敌人。
希特勒这种奇怪的态度完全可以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看出端倪;
1940年的德国简直是如日中天,德军在法国战场势如破竹,英法联军节节败退,退缩敦刻尔克,此时三面被围一面靠海的联军有被全歼的危险。但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直到5月26日夜间,希特勒才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宝贵的时间组织防线,之后德国装甲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同时就在5月26日晚上,英国海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开始了史诗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40万联军撤出约34万人,其中英军21.5万人,法军9万人,比利时军3.3万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的这道令人费解的命令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他的态度,希特勒希望给英国留一线生机,以便之后与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希特勒的这种亲英态度在其后实施的“海狮计划”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希特勒占领法国后,为了逼迫英国尽快妥协,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该计划的内容是以空中打击为主,取得空中优势后再实施登陆作战。
但即便在实施“海狮作战”的过程中,希特勒也只限定进行空中打击。德军将领伦斯德在1945年对同盟国的提审人员所说 :“我觉得元首从来没有认真的要打算入侵英国,他一直希望英国求和”。就连英国军事专家利德尔 哈尔特也同样认为希特勒布置了假象, 实际上他不想占领英国。
(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对英国本土进行长期轰炸)
同时,希特勒本人以及与他亲近的人的一些文献记录中找到佐证;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国很快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 希特勒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后就对纳粹党副元首赫斯说:“为了赢得英国的友谊,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
关于这一点,在赫斯那里也可以得到证实。赫斯在同别人的谈话中曾明确地说:“仅在几周以前 , 元首曾再次谈及英帝国在世界秩序方面的巨大价值, 德国和法国必须同英国站在一起反对欧洲的共同的敌人布尔什维克主义, 那就是为什么元首允许英军从敦刻尔克逃跑的理由, 他不想破坏一次英国和德国谅解的可能性”。
然而,在欧洲战场遭受惨败的英国并没显露出任何一丝妥协的意愿,这让希特勒非常困惑,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的日记里,记载了当时希特勒的行为,希特勒面对英国的不妥协自问自答:“因为丘吉尔还期望美国或者苏联,会采取某种行动”。
(希特勒)
为了能够明确表达希特勒的“善意”,他甚至不惜热脸贴冷屁股,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向英国伸去橄榄枝。82岁的老瑞典国王最为热心,在希特勒的外交斡旋下亲自出马,以国家名义要求丘吉尔和希特勒和解。
直到最后,希特勒甚至有些恼羞成怒,在给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的心理状态:英国人性格特别,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我已经向英国提出各种妥协甚至合作的方案,但都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相信,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被拒绝,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人是个疯子。
可是希特勒的确非常崇拜英国,仅仅三天之后,希特勒就抛弃了他的负面情绪,又一次走上演讲台,向英国和全世界发出和平呼吁。
(1940年7月19日,柏林克罗尔剧场)
下面分享下这篇演讲的内容,如果觉得太长可以注意下重点部分。(希特勒的演讲的确非常具有煽动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