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样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自己的,的人,在意怎么样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从环境,阅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上不同程度的拉开距离,所以对处理事物的看法略有不同,为人处事意见不一实属必然,只要在道德品质上把握好自己,对于个别人的平头论足可以参考,但不能影响到情绪,要树立自我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体现对生活的热烈追求,永远做一个阳光向上、不断进取的使者,至于他人怎么说怎么看那是他们的自由,怎么做怎么想我有我的主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值得一辩一评的,我会视若无睹;不敢随便乱开口怕关小屋子的我也不评;至于理性评辨的,无任欢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人是一个奇怪的生灵,其实所谓不在意,实在是很在意;尤其在意别人的赞誉,因为这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当然,特别不愿在意别人对己所说的坏话,因为的确是不中听,不入耳;但往往又渇望第一时间去知道别人都说了自己些啥,总是忍不住要把耳朵伸长或贴上墙壁去探听;听也就听了,但偏偏又去记恨、闹失眠……,你说这是不是在意?可以说,人实在是一种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的怪物。
如何不去在意呢?彻底克服这一劣根性呢?好像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灵丹妙药。不过,凑巧想起一句古诗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谓“不闻窗外事”,就是别把心思放在一切物事的上面,当然包括别人的闲言碎语;即便发生惊天动地的响动,也当没听见,无须去领会,也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关己”也要高高挂起;这样,就真的戒掉了“在意”的坏毛病。而“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又似乎过于陈腐,甚至有些消极,心思都放在书本上,未必能从中找到制敌刀枪;所以也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在意”没根除,还把自己弄的懈怠起来,振不起精神。
其实,处在大环境下,是防不住别人说三道四的,甚至也避免不了自己也去说三道四;既然这是常态,人人都会犯的通病,那就随乡入俗;心里想,反正有人要说,他愿说就让他尽管说,不作回应不去反应就与我无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此这般坚持下去,应该是功夫不付有心人,久而久之,说的人也就无趣,也就无劲再得瑟,你也由此练就了金刚之身,刀枪不入。
总而言之,就是三个字:不理睬!
到那时,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不在意真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不想着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目标太高且不现实,客观上不能实现的事情容易产生挫败感,我们都是社会人,不能完全的与世隔绝。
2、划分在意范围。比如在意那些经常尊重你想法、给予你信心的好朋友的评价;德高望重有师德的老师,交流的过程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能够带来更多意见参考......
3、建立自我评价系统。这是一个需要时间与耐心逐步建立起来的过程。发自内心的肯定记录,睡前的小总结:一天里,你觉得自己特别优秀的事情,增加自信。(1)观察你欣赏的人,总结他们的行为方式,吸收他们的长处与自己的实践情况相融合,形成自己的处事原则。慢慢雕塑。
(2)观察你欣赏的书籍中的人物、影视剧的人物,具体方法见上条。
(3)了解上条中书籍的作者及导演,人物是他们所创造的,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要学会做自己精神领域内的君王,不要成为别人情绪世界里的奴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从自尊的角度来看一看,尊重就是尊重或欣赏,因此自尊就是对自己的尊敬或欣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生命之初都会为自己的能力而激动不已-只要想想小孩子门说出第一个词或是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时脸上的惊喜,你就会明白这一点。但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境况而始终保持那份自尊,有时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障碍赛跑。我们需要更好的自尊调节能力,它使你在经历失望或是遭遇冷遇之后华能渐渐找回自我,同时它也是人能在世界上应对自如的重要条件。当人们经历自尊威胁时,他们会用一定的方式做出回应以此来提升自尊水平,整个过程可能是在无意识间发生的。人们用来提升自我感觉的机制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发展,并在成年后趋于稳定。更具适应性的反应模式能在维持其他功能运行的同事灵活的修复我们积极体验,而缺乏适应性的模式则更加脆弱,并且经常危及我们的其他功能与人际关系。用他人促进自尊调节-所有人都渴望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没什么比出色完成认为后听到一句“干得好”更让人高兴了。恰当的赞赏对一个人自尊的发展很关键。然而,一些人需要不断地向他人索求关注、表扬和认可调节自己的自尊水平。这类人需要从别人哪里获取自尊调节的能量。
采用更好的自尊调节功能,使用更具适应性的自尊调节策略的人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吸收消化建议,并最终做出自己的决定。就算没有别人的赞扬,他们也能从自己的成绩中体验到愉悦与骄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