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东坡是如何过中秋的?
中秋,苏东坡,苏轼苏东坡是如何过中秋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最后让我们再共同完整的吟诵、欣赏一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今日头条的友友们中秋节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在京任职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时年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因不满新法而自求外放。初为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徐、胡三州知州。这首《水调歌头》,是其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任上,于中秋节当日所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好这段时间小朋友正在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传世名作,目前也选入了教材。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官场不利,写这首诗是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宋神宗熙宁年间,正是变法的关键一年,王安石因为变法不顺,加上其儿子突然离世,请辞去宰相一职,缺少了王安石的大力支持,变法也就困难重重,以至于后来宋神宗将年号改为元丰,以期待改变宋朝羸弱的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但苏轼和当权的王安石等政见不和,于是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与其弟苏辙多年未见,思念之情欲浓,他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但分别七年未得团聚;公元1076年的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此时此刻,家家户户团圆之日,苏轼想起多年未见的兄弟,对酒当歌,欢饮达旦,大醉,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
每到中秋佳节,在外漂泊打拼的人们,有事业成功的,也有正在路上拼搏的,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那也让我们一边饮酒赏月,一边读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慰藉我们的思念之情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中秋佳节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脍炙人口的篇章,这里想知道苏轼的中秋又是怎样的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阳关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叙的是作者与其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别的哀伤与感慨。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碧秋。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淸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翩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赏析: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一种奇异之感,又有中秋思念的孤独。
总结语:苏轼的中秋很多时候对有着对胞弟的思念之情,更多的是对欢聚一堂的向往。也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出门在外,久不能归家的一种写照吧!聚少离多,每逢佳节又饱含多少对家人的思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先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苏轼是怎么过中秋的呢?在我看的一本书中《苕溪渔隐词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于是,词的境界愈见澄澈辽远,词的情思也愈加殷切绵延,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整首词层层转折,落笔潇洒,舒卷自如,境界高逸,充满哲理。历来诗家词家都对这首《水调歌头》推崇备至。
试问,对于中国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华人而言,只要认得汉字的,有多少人不会背诵几句《水调歌头》?而提及中秋,多少人脱口而出的不是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一篇:地方专项债如何影响基建投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