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脑卒中怎么治疗?
脑卒中,患者,高血压脑卒中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局部血供障碍引起的局部性神经损害,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意识障碍、言语失利和肢体偏瘫。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后脑组织缺血或感受血肿压迫推移,或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急性期可引起对侧弛缓性偏瘫(包括下部)。急性期后,偏瘫逐渐形成痉挛性症状,如呈上肢屈曲内收,下肢直伸,腱反射亢进的病理状态。随时间推移,偏瘫肢体的运动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的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最差。
一、临床表现
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目眩、面赤升火、发病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半身不遂、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或者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
二、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经头CT、MRI或脑脊液检査确诊的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隙出血,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颅神经障碍、失语等),或全脑弥漫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经临床治疗1个月后遗留以下症状和体征。
1.意识障
Glasgow(GCS)昏迷量表评定\u003c8分。
2.运动障碍
中枢性肢瘫。
①肌力:Ⅲ级肌力及其以下。
②肌张力: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u003e1级;
③平衡功能: Fugl- Meyery平衡量表评定\u003c14分或Berg平衡量表评定\u003c4分;
④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异常
3.语言障碍及春咽障碍
①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和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査法评分\u003c总分的85%;
②洼田饮水试验评定\u003c4级;
③脑干诱发电位异常。包括失读、失写、失听和构音及吞咽障碍等症状。
4.认知障碍
①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u003c24分;
②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u003c20分,韦氏记忆量表评分\u003c总分的85%;
③包括失用和失认等症状。
三、微创埋线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兼取膀胱经背俞穴,补益肝肾。
1.取穴
(1)脏腑背俞穴:脾俞、肝俞、三焦俞、肾俞。
(2)任督二脉穴:百会、大椎、廉泉、中脘、关元。
(3)循经取穴:上肢取肩髑、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足三里、丰隆、阳陵泉、三阴交、风市、太冲。
2.操作要点
背部脾俞、肝俞提捏进针,向脊柱方向植入线体,其他穴位直刺植入线体。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后植入线体,然后退针至皮下,再向左右两侧斜刺0.5~1寸。合谷、太冲穴、三阴交注意压迫止血,治疗后嘱患者休息。每周1次
四、临证经验
1.头穴植线结合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
用脉络宁注射液40ml、盐酸川芎嗪注射液400mg加人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有糖尿病者用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以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每日1次。
根据症状首先选用脑病灶侧头部刺激区植线1次,然后第16日在非病灶侧相应的头部刺激区植线1次(即30日内共植线2次)。如下肢瘫取足运感区和运动区上1/5,上肢瘫取运动区中2/5,中枢性面瘫取运动区下2/5(又称言语一区);运动性失语选用言语一区,命名性失语选用言语三区,感觉性失语选用言语二区,混合性失语根据失语类型分别选用之。
植线前患者洗净头,充分暴露所选刺激区。距刺激区一端0.3~0.5cm处为进针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一次性埋线针,使针体与刺激区平面约呈15º角刺入,将线植入刺激区帽状腱膜下(运动区、言语三区由上向下,足运感区、言语二区由前向后)。如有出血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数分钟。最后再消毒针孔。患者3天内不洗头,保持针孔清洁,半个月内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头穴埋线为主治疗卒中后失语
取穴:百会、言语1区、2区、3区。将所选腧穴周围头皮上毛发剪掉,局部常规消毒,然后每穴取1根医用线体埋入皮下。1个月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3.长强穴埋线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与肢体偏瘫、感觉异常、失语等症均属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行走偏向是卒中后平衡能力异常的表现之一。埋线取膝胸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常规消毒,镊取一段约1cm长线体,放置于针管的前端,左手拇、示指绷紧进针部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3~4cm;出现针感后,将线埋植在穴位内。
五、临床治疗评析
脑卒中后遗症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状效果显著,针刺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血浆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及出血块的溶解吸收,改善脑及肢体的微循环,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提高新陈代谢,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总起来说,针刺或电针结合埋线治疗,其效果远远优于单纯针刺或电针治疗,这是因为针刺或电针产生的刺激是相当短暂的,而埋线治疗不仅可以获得长期持续刺激,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针刺或电针治疗次数。
大脑运动神经元受损所造成横纹肌不能随意运动而瘫痪在康复过程中上有一个痉挛期,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其原理是上肢屈肌(如肱二头肌肩内收肌、肘屈肌等)的肌张力强于伸肌(如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腕伸肌等),因此针刺取穴在此阶段应选用位于伸肌上的穴位,以兴奋伸肌,而尽量避免选用位于屈肌上穴位,最终达到伸肌、屈肌肌张力平衡的效果。采用针灸或电针结東后穴位微创埋线的方式,其患侧上肢伸肌仍会接受线体持续的微量刺激,所以较单纯电针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时间明显增加。从理论上说,这样会更有利于其上肢伸肌兴奋度的恢复,加快伸肌肌张力提高的速度。
脑卒中后造成失语的原因亦即皮质语言功能区及其相关脑实质因脑血管功能异常而受到损害。失语症和人的大脑半球损伤有极密切的关系,相应皮质功能区的损害就造成不同种类的失语。头穴言语一、二、三区的定位和这些功能区表里对应;百会穴则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具有平肝熄风、升阳固脱、开窍醒神之功用,故取之而治本,取言语三区为治标,以达到改善相应功能区的血液循环,恢复语言中柩功能,继而改善语言的目的
督脉循行位于背腰部的正中线,长强穴位于其底端;是督脉与足少阴,足太阳的会合点,为躯干中正之根本。脑卒中病源在脑,而督脉上行入脑,长强脉循行“人属于脑”,“散头上”,作为督脉的络脉又有加强其经脉与脑的联系作用。长强微创埋线,通过调节督脉经气,使经气通畅,可使肾所生之髓,源源不断上注于脑,以充髓海。所以长强埋线可以使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所致行走偏向得到一定的改善。
上一篇:武侠梦真的毁人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