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把自己的格局放大?
格局,自己的,的人如何把自己的格局放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的格局可谓在博学多才文化艺术兴趣爱好工作能力交朋结友处社会的力度,还有官人的位置人气奋发有为,没有不劳而获徒手可捡的因果,大前题在做必须有所为,是大前题,即使很成功的人还是天才,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百分之一的天意,人在做天在助。所以一个人不同领域的所爱所成,要想得到提升的唯一,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修练,苦其心志功夫下的深,才能熟能生巧铁棒都能磨成针,是事务的夲质这世界里没有不可知的事;趋利弊害因势利导又是一个人选择的方向,是自己非常熟悉拿手的看家夲领,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提升就不会费太多功夫,关健还取决于认真,用心去做了时间一长,就会水到渠成,更多的还是一个人坚持的毅力,不仅重要还是想提升的夲。\u003c原创\u003e\u003c是事物的夲质\u003e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让我自己先捋顺一下格局和眼界的关系?拙见:眼界是格局的前提,格局是眼界的升华。提升这两者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竞争优势!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接下来正式回答问题。对这个问题,初看似乎很好回答,但真到动“笔”时,才感到平淡问题里藏着大学问。如果泛泛地回答,无非就是多读书,多见识,多知晓,升级思维,提高认知水平等等。这些都对,也是很多人正在践行的。
那么,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再“画蛇添足”,凑个热闹?我考虑能否既探索提高格局和眼界的方法、途径,又让回答本身就能对读者的格局和眼界有所提升呢?绞尽脑汁,最终决定讲两个故事吧!一个是大家耳熟能详,但可能是杜撰的;一个是鲜为人知,却绝对真实的。
一.国王、象棋与麦子
这是印度的一个古老传说。传说舍罕王要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宰相谦卑地请赏要求是,在棋盘的格子中,依次放入1,2,4,8,16,……(即后格放入前格的倍数)粒麦子,直到放完64个格子。舍罕王听闻后龙颜大悦,道:爱卿廉洁自律,不贪不妄,准了!结果,当然不会有结果了。这个局太大,国王破不了!
国王受认知所限,可能想当然地以为2,4,8,16,……,为线性增长,岂不知是指数级增加。而我们的大脑根本不擅长处理这种指数级增长。我在(徳)迪特里希.徳尔纳所著《失败的逻辑》一书中看到一种形象地估算:按60粒麦子重1克计,单单放满第64格最后一格需要的麦粒,就要用3100万艘,每艘载重5000吨的船装运。天啊,也出乎你我意料之外吧?真不能怪国王!
据说,这就是经济学里“复利”概念的来源。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这个故事对于理解格局和眼界,应该能挖掘出不少素材。我择其一、二点出,行“抛砖引玉”之功。砖:它说明即便是龙袍加身,贵为国王,也未必全知全能,也有认知局限性。在这件事上,其格局止于棋盘,眼界不过库粮;另一方面,这故事也告诫我们不要迷信权威。迷信权威,纵使你学了很多,见得很广,也会被限制住眼界和格局。玉:……(就看您的高见了);
二.安德鲁.马歇尔
这是位美国人。名字陌生吧?他可不是二战时期的美军“五星级”上将马歇尔。
安德鲁.马歇尔1921年出生,93岁退休,今年初去世,享年97岁。他退休前是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五角大楼内部智库)主任,一任就是40载。为什么要讲他的故事呢?这是因为,他是个官不大,还非常低调,虽不为外界熟知,但却是个有大格局和极其开阔眼界之人。生前被誉为“五角大楼的尤达大师”,就是电影《星球大战》里那位训练绝地武士的小个子!
安德鲁.马歇尔辅佐过12任美国国防部长和8位总统。他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率先提出并完善了“净评估”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构建了美国与前苏联之间长期军事竞争的新的理论框架。在美苏冷战时期,他发明的“强加成本”竞争战略,为美国取得冷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简单描述一下何为“强加成本”竞争战略?强加成本,就是迫使对手付出比你更高的成本。具体来看是如何运用的?比如:安德鲁.马歇尔通过研究二战历史发现,在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第一周就使苏联损失大约4000架飞机,致使此后苏联特别重视国土防空。但苏联国土太大,健全防空体系耗资巨大。故,他建议美国加紧研制出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B1,迫使苏联花巨资更新防空体系;又,在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个被称作“帝国坟场”(征服易,统治难。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又一个帝国坟场故事延续至今,这是后话)的国家后,美国向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了200枚“毒刺”肩扛式防空导弹,打下了一百多架苏联直升机和两翼机。一枚导弹5万美金,而一架直升飞机要500多万美金,成本完全不对称啊!最后还有一招,就是策动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五角大楼的尤达大师称号来源),在高科技上面猛砸钱,又迫使苏联跟进。马牙,苏联大出血啊,军费开支连年巨增!
一边放血,一边还阻止苏联造血。当发现苏联在入侵阿富汗两年后,开始在国际上出售其储备黄金时,知道苏联缺钱了。安德鲁.马歇尔建议美国鼓动沙特多产石油。沙特在恐惧苏联入侵阿富汗将产生对整个波斯湾有直接威胁的游说下,当年提高石油产量从每天200万桶至每天900万桶,令当时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30多美元下降至12美元。而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主要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换钱。您知道这损失有多大吗?咱也“净评估”一下,当时每桶原油每降1美元,苏联就少收入5~10亿美元。按咱的成语,这叫“釜底抽薪”,阻止造血的杀伤力巨大啊!
这就是“强加成本”竞争战略的威力。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苏联因财政失衡,不得不通过印更多的钞票来解决问题。而这又带来国内的通货膨胀,激化了苏联邦联内部旧有的矛盾,并导致先在财政和货币上邦联解体。然后,政治意义上的分道扬镳也就顺理成章了,冷战以整个苏联解体告终。
后来,就连俄罗斯人自己也承认,安德鲁.马歇尔是美国国防部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五角大楼头发灰白的主教”。
安德鲁.马歇尔是如何练就这么大的格局观和开阔眼界的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他的成长历程。
他出生于一个石匠家庭。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并酷爱阅读。他经常用很少的零花钱购买书籍,跑图书馆。学习内容涉及围棋、数学、历史、文学和战争等广泛题材。他还喜欢体育运动,在学校的短跑、标枪、跳远、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比赛中都获过奖。
上一篇:怀孕中期贫血,想补铁吃什么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