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鉴于孔融成人后的表现,该不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小学课本里移出?你怎么看?
课本,吃了,他的鉴于孔融成人后的表现,该不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小学课本里移出?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鉴于孔融成人后的表现,该不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小学课本里移出?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看从小,马看蹄爪"。小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少年时以孝闻名,其后都被认为"违反天道,败坏伦礼"之人,让这句老话失信了。
曹操是孔融的上司,孔融性情傲慢,与弥衡一样毒舌,常出言不逊,让他很没面子,最后借口其不孝而杀之。
孔融说什么父与子无恩,不过是他男欢女爱的副产品,子与母无爱,十月怀胎就像一件东西寄存在娘肚子它,拿出来就没关系了。这说法现在也令人难以接受,在近两千年前,可是石破天惊之语,丢了性命也不冤枉。
而其另外一番关于《物理论》中,汉未管秋阳和弟弟,因无食劝弟弟杀食同伴得活的言论中,孔融的看法却是:管爱惜受之父母的身体,才吃了同伴的,又不是朋友,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好比猫吃鱼,狼吃羊一样不足为奇。如果管仲吃了鲍叔,禹贡吃了王吉,那才有错。
这样惊世骇俗的言论真是很难让人相信,他就是那个小时候,为大家称道让梨小孩。当然也有人认为孔融思想前卫,抨击大儒们鄙视人肉却食之的现象罢了。饱汉不知饿汉饥,难道吃了亲弟弟吗?
此外孔融以名士自居,恃才傲物门且狂妄自大。在青州被袁军围困,危急之际,先故作镇定地饮酒作诗,不务其职,后来却仓惶弃妻小而促逃,让家人被杀,实非大丈夫所为,于公于私都无德可言。
所以鉴于孔融成人后的不佳表现和言论,一个抛夫弃子,杵逆不孝,毫无事非原则,三观不正之人,靠小时候让了个梨的礼貌,流名千古教育子孙,会让人有误会他是好人的错觉,当作人生楷模,而将之请出教材,许是明智之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是不能移除课本的!首先,我们先假设“孔融让梨”和“孔融不孝”都是真的。然后借用伟大毛主席的一句话“有些同志不曾被带枪的敌人征服,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他们经不起人们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会打败仗。”很多人都会随着成长、见识、经历慢慢地变的,初心未变者,少之又少。我们评价一个人就不能一刀切,浪子回头,立地成佛可贵,人们往往额手称庆,但如若是个好人,最错了一件事,恐怕就要被千夫所指了。所以,评价一个人,最好是分开评价,过是过,功是功,不要因为他做错了事,就一味地批评他,功过并不能相抵。孔融让梨,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人们要尊老爱幼,很有正面意义。这肯定是值得肯定的,并不能因为他长大了怎么了,就否定他小时候的良善。就像李绅为人不咋的,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悯农》,我们不需要探究他是真悯还是假悯,我们只需要取其精华,明白理解农民的不容易,推及劳动者的不容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总不能因为李绅人品就否定了这首诗的意义。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不能因为好厨师长得丑,你就不做他吃的饭了,你又不是要嫁给他,只是吃他的手艺而已,长相何辜?饭何辜?再回到孔融不孝这件事来说,作为当权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再说个题外话,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个念想,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不然干啥都会觉得没意思,没动力,很衰!何况小孩子,还是一块璞玉,未经雕琢,需要往积极阳光正能量上面引导,这是目的,故事只是一个工具,一味求真,你会发现,什么凿壁偷光也并不美好……要学会引导,学会让思考,孩子理解有限,要一步步来,人文如此,自然科学也是,很多东西小学课本都不是完全正确的,但你也不能说他胡编乱造,长大了,根稳固了,自然能明辨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该不该移除,这个问题不能只从孔融成年后的所作所为来决定,如果现在的课本根据现在小学生的需要从课本里删除无可厚非。毕竟从小学课本里删除的文章大量存在的,也有更换的。所以不要因为孔融成年的问题而不好意思删除。
说到孔融我们可能只从小学课本里认识他的,小时候的孔融却实是个好宝宝,东汉未年,天下分据,孔融哥哥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范法来孔融家避乱,刚好此日孔融哥哥不在家,孔融就收留了这名人范。后来被人告发了,由于孔融当时未成年,所以不存在收藏犯人的罪名,但朝廷必须要一人受法,孔融说是自己收藏的和哥哥无关,应该处死自己,哥哥说虽然自己当时不在家,但是朋友是来投靠他的,与弟弟无法,应该自己受死,最后还是哥哥被处死了,但孔融却因此名声大正,一路官路坦荡,升至太守。
后来孔融在袁绍号令下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名声进一步提升,后来孔融跟在曹操帐下,但孔融一直维护汉献帝,而和曹操产生隔合,由于曹操想取代汉朝,所以不再推崇君臣之礼,推崇起父子之德,孔融为了维护汉献帝就反而推崇父子之德。将父亲说成是为了行乐才生下自己所以不用感谢父亲,母亲只是个容器,没有人会感激自己喝茶的杯子。事实上孔融只是为了维护汉献帝才这样说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孩子传导的核心是的“懂分享、重亲情”,不应和故事本身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穿插进教育体系中来,如果这么去判断对错,那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又该当何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