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李广?
李广,匈奴,汉武帝如何评价李广?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李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广是西汉第一名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广为官清廉,爱兵如子,任40多年2000的高官,却家徒四壁。
李广被武帝众臣一致推举为大汉第一名将,随后担任未央宫卫尉,百战不败的程不识屈居李广之后。 从此李广为年少的武帝讲解匈奴的习俗,风土,战斗特点,以及汉军如何对付匈奴。
武帝毕竟年轻,尽管李广功绩卓著,曾经在文帝时,16岁取得陇西大捷,几千人打败老上单于十几万,累计消灭匈奴十万,被文帝口谕无冕万户侯,但是武帝希望打造自己的一片天。
在采用王恢的斩首计策失败后,第二次发动斩首单于的行动再次失败,由于卫青没有牵制住同在上谷的左贤王主力,公孙敖孤军奋战被左贤王一击而溃;李广突击单于,混战中被左贤王夹击,李广掩护大部队突围成功。斩首单于的行动却失败了。
讲真,如果卫青不去卢龙城,杀那几百不知道什么匈奴人,而是与公孙敖通力合作牵制左贤王,李广已经生擒单于。
随后的6年里,得”贵幸”的卫青,非常照顾他的姐夫公孙贺,和救命恩人公孙敖。对于李广,卫青一直不待见。直到公元前123年,汉武帝让李广随卫青出征,可是卫青只安排李广为后将军,这么多年下来,可以看出卫青对李广的态度,就是不用你李广,皇帝让你一起出征可以,殿后,让你没有机会杀敌立功!北宋杨业最初也是这样的待遇,让杨无敌压粮运草,宋军高梁河惨败,杨业要不是冒死保护赵光义,也不会有机会带兵打仗!
汉武帝自从卫青定襄之战损失士马十几万,给大汉带来巨大损失后,就不用卫青了,应该是看透了,就算卫青拍武帝宠妃王夫人马屁也没用,就是不用你卫青,回头再损失士马十几万咋办,大汉也耗不起。漠北之战本来应该是河西之战中配合默契的李广,霍去病领兵。不知道怎么,又让卫青领兵,霍去病不服气啊,于是一个大将不要,指定要李敢。
李敢是李广之子,虽然只是校尉,却大大有名,河西之战时,李敢单枪匹马杀透左贤王4万大军,是大汉第一智勇双全的猛将。
这次又是李敢,斩将夺旗,摧毁匈奴指挥中心,汉军才以少胜多,连续击破敌军,斩获7万多。
卫青这边,部队在行军途中,抓住了匈奴的探子,居然从探子嘴里得到了单于的位置,并且单于身边才2-3万人。卫青大喜过望,召集5万骑兵,数万武刚车兵,让公孙敖带领前军,这都是速度快的马队,把辎重队扔给李广,让李广带着老百姓慢慢走。
李广是带着老百姓辎重队的,这点非常明显,后来卫青损失士马十几万,单于也跑了,卫青再次犯了定襄的错误,他故技重施,逼李广承认迷路,用诸校尉性命要挟,逼死李广。这时军士百姓们都为李广痛哭。注意,这里的百姓,显然是指辎重队的百姓,也就是说李广一直是带着辎重队在走,根本不存在迷路一说。
史记记载,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卫青以要向汉武帝汇报为由,让李广承认迷路。卫青先派长史送酒食给李广,李广不承认迷路,又派长史逼李广,以诸校尉性命要挟,李广为救诸校尉,才说自己迷路,李广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可见卫青有多着急让李广承认迷路!为什么不能回长安在武帝面前当面对质呢?只有做贼心虚的人才会这样,显然卫青急于逼迫李广落笔,把迷路做成既成事实,如果回到长安,李广可以直接向武帝汇报实情,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广死后同年,位高权重的丞相李蔡,要为哥哥李广申冤,却被诬陷致死,理由是李蔡要占据一块皇家用地。李蔡这么乖巧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显然李蔡威胁到了某人的利益。
李敢由于漠北之战居功至伟,所以武帝火箭式提拔李敢为郎中令,顺带赐了个关内侯。关内侯不过是物质奖励,千把石的收入而已。郎中令只有一个,收入超过2000石不说,更是武帝最亲信的臣子,实权在握,下属2000石的部级干部就有近10个,其他大小官员不计其数。郎中令有着丞相和大将军都没有的实权,比如推荐官员任职,在没有科举的情况下,郎中令得有多少人上赶着拍马屁。再比如宣读皇帝圣旨,也就是职业钦差大臣,所以卫青所谓武帝只告诉他一个人的口谕,郎中令李广一眼就识破是假的了。卫青是没有资格传旨的。
李广,西汉抗匈军神,死在外戚卫青的阴谋陷害之下,当时的人都为他冤,闻者都流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不逢时,年轻时抗击匈奴有功,平乱也有功,可惜汉朝那时只是防守反击。
后来年纪大了,汉武帝要反击匈奴了,李广太老了,试问60岁是什么状态,虽然神勇,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卫青也没活过60岁吧,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即使是这样,还是戍边40年。
再后来,外戚抢占了所有的机会,有人说给你机会了,给机会不是让你去炮灰,不是以少打多,这都不是机会。有时候我在想,像李广苏建这样的,即使封侯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下一战依旧是让你去炮灰,抗主力,而外戚就击软肋。以一敌十最后落得问罪下场,还是失去侯爵。
汉朝军功表面看似公平,实在汉武帝一句话,外戚有特权,战损多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特权很要命,就好比玩游戏可以有好多条命,而非外戚只有一条命,这么说比较容易理解。
有时候的有些事,你觉得他是靠能力,实则提前安排好的,路已经铺好了,棋都是汉武帝下的,汉武帝要的是胜利,而不是专门给你李广封侯。有人成功,必然会导致别人失败。这个现象自古至今,国企最为严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