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你怎么看?
孩子,害怕,家长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03.想让孩子勇敢自信,家长的影响和榜样作用很重要。
有些家长,成天要求孩子要怎么自信怎样勇敢,自己却在遇到很多事情时表现的非常紧张害怕。
比如,有些妈妈在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时,表现的很生硬、紧张,却要求孩子要见人有礼貌,要喊人,要外向、大方、社交能力强。不管什么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要想孩子阳光自信,家长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内心紧张的状态,让自己做一个好榜样去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同时,从大脑和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来说,家长作为成人,通常情况下自我调节和察觉能力是要比孩子强的,所以,家长先要尽量改变自己,这样孩子很可能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
04.通过小步骤训练孩子,帮助孩子逐渐激发出克服害怕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孩子害怕做一件新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小步骤来训练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感觉,激发孩子的信心。
比如,孩子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时,家长可以先坐在孩子床边陪着孩子,等孩子完全睡熟后再离开,并告诉孩子,如果他有需要,只要叫一声你随时会过来;渐渐地,可以坐到孩子卧室的另一处陪孩子,再逐渐坐到客厅,一步一步隔远与孩子的距离。
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和小伙伴或陌生人打交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先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鼓励孩子和别人互动,待孩子稍适应后,可以退离孩子远一点,但可以让孩子看到你、听到你的声音,这样,孩子在一次次有安全感的成功体验中,就会激发出信心和勇气了。
05.通过利用孩子擅长的事情,引导孩子把信心迁移到害怕的事情上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和害怕的事情,在孩子害怕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一再把目光和思想都集中在要怎么训练孩子做这件事的目标上,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引导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从而让孩子有做好不擅长的事情的信心。
比如,孩子在外面很害怕和别人交流,但在家里有时说的话、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大人想出来的都要好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和别人好好交流互动,你在家很多时候的思维逻辑比爸爸妈妈都要强呢!”孩子害怕一个人睡觉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平时晚饭后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时,你都可以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是吧!”
通过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引导他把这种感觉和信心迁移到有些害怕的事情上来。这样做,有时比单纯逼迫孩子勇敢要有用的多了。
每个人的勇气和信心,多数都是在一定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做事胆小害怕,第一时间没有去找到孩子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地单单通过各种狠心的训练方式逼迫孩子去训练勇气,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越弱,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胆小,家长也越来越着急。
只有找到孩子胆小害怕的真正根源,然后在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用的方法引导孩子、训练孩子,孩子内心才会越来越有力量和勇气,才会越来越勇敢。
我是莲子,一名儿童教育爱好者。
此文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如需转载此文,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如想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加我微信:1285987769。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接触各种拍摄的孩子,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不要怕,你如何如何,我常常会跟家长聊这个问题。
1、同理心,你小的时候能做到你现在要求孩子的样子吗?
2、责任心,孩子目前的表现你有没有跟他练习过,一期努力过?
3、荣誉感,如果孩子做到了,你的开心是建立在你自我的荣誉满足还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个目标呢?
反推其理,家长按照上述的角度来帮助孩子,一起获得成功,分享荣誉会克服很多我们认为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
一是尊重每个人的恐惧,孩子也不例外。即使是最强大的人,也有恐惧的时刻,而孩子在遇到一些人事物,甚至是我们成年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人事物时,更是会生出无限恐惧,害怕闪躲甚至大哭不止。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恐惧,给予他们温暖安全的怀抱,温柔慈爱的安慰,对孩子们来说,这将是最美好的时刻。
二是与其站在对面逼迫,不如统一战线。无疑,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勇敢,足够坚强,可既然是孩子,就免不了有害怕的时候,每当孩子害怕想要退缩时,与其站在孩子们的对立面,强硬地逼迫他们勇敢,或是责备他们的胆小怯懦,倒不如与孩子们统一战线,成为他们最忠诚的战友,与他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三是害怕不等于不勇敢,害怕也是勇敢。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恰恰是心有所敬,行有所畏。很多时候,我们都误解了勇敢的真正涵义,因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表现出的真实的反应,譬如害怕这样的表现,也常常会采取并不十分恰当的方式。当我们明白了勇敢的真正涵义时,当我们感受到真实的强大力量时,或许就会明白,孩子才是真正的勇敢——他们勇于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却不像成年人一样怕被嘲笑而巧妙伪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