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水产协会认定:虹鳟属于三文鱼。对此,你怎么看?
虹鳟,三文鱼,标准中国水产协会认定:虹鳟属于三文鱼。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11号在青海举办的中国国际三文鱼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成立了三文鱼分会,并正式公布了《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在5月份沸沸扬扬的“真假三文鱼”全民争论之后,这份新鲜出炉的团体标准,明确将虹鳟鱼归入三文鱼。硝烟骤然再起。一些业界人士觉得不可思议反对,斥其是“指鹿为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胆大妄为,几个个体户就可以制定标准谁给你们的权力?指鹿为马且不说,你们真敢保证生食这鱼是安全的?也就是寄生虫病发病潜伏期长且不易与吃尔等的鱼掛钩不利与你们理论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文鱼由英文salmon音译而来,在国际市场的标识上,没有“三文鱼”这种表示方式,只有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帝王鲑(King Salmon)、银鲑(Coho)、粉鲑(Pink)、鳟鱼(Tourt)等。在我国,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统称,并非某一种鱼的科学名称。买三文鱼,还是得看清标签它到底是条什么鱼!
(大西洋鲑pk虹鳟)
大西洋鲑:纯正挪威血统(挪威是大西洋鲑养殖的创始国)
世界上养殖最早、产量最大、市场知名度最高的鲑鱼。
拥有跨盐度洄游行为(产卵、孵化和幼鱼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在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淡水产卵)
虹鳟:中国特色“三文鱼”
生活史全部在淡水中完成,无跨盐度洄游行为
一般来说淡水鱼的寄生虫风险比咸水鱼更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8年8月,由从事水产品生产、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成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颁布了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在巨大争议声中正式将虹鳟归类为“三文鱼”。
继5月份的全民大争论之后,“真假三文鱼”之争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然而,标准的制定,是行业自律、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表现,还是背后的企业谋求更多利益?
“生食三文鱼”标准引发担忧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饱受争议的地方之一,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带领利益相关的会员企业进行制定。此举被公众质疑为协会是有意帮养殖企业卖“生食虹鳟鱼”铺路。
食品科普专家云无心撰文表示,虹鳟鱼的市场价格比通常意义上的“三文鱼”(大西洋鲑鱼)要低得多。
有了合法“身份证”后,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将与大西洋鲑鱼一同成为市场上的“三文鱼”,最终可能会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按照标准,“三文鱼”商品名之后需要加注中文正名,比如三文鱼(虹鳟)、三文鱼(大西洋鲑鱼),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钟凯此前认为,这种标示方式本身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是消费者是否会留意标签、流通环节的餐馆是否会标示都存在疑问。
实际上,钟凯也就此标准向媒体表示了忧虑,“可能会有更多人担心自己吃到假三文鱼。”
在团体标准发布后,上海市消保委展开了一个关于三文鱼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3.6%的消费者认为团体标准将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归入三文鱼是指鹿为马,误导消费者。
许多业内专家也认为这个标准可能会带来假冒问题,“如果都叫三文鱼,不法商家更加明目张胆地用价格便宜的虹鳟鱼冒充大西洋鲑鱼,分不清的消费者很容易上当。”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水产品欺诈的常见形式是低价鱼冒充高价鱼,隐瞒捕捞地点等。
面对以上质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曾回应,“虹鳟的价格要比大西洋鲑高多了,消费者没吃亏。”
但是网民并不买账,“既然虹鳟鱼比三文鱼(大西洋鲑鱼)贵,那为什么还要买虹鳟鱼?”
实际上,虹鳟鱼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种“傍大款”行为。
从事三文鱼营销多年的水产专家樊旭兵就对媒体表示,他建议三文鱼分会应称为鲑鳟鱼分会,标准也应相应称为《生食鲑鳟鱼》团体标准,可以避免引起公众的概念混乱,也不会引来争议。
团体标准将三文鱼的范围扩大了,但是中国人对大西洋鲑鱼才是三文鱼的固有认知却难以改变。
这些因素就成为了“生食三文鱼”标准推进的消费端阻力,但“阻力”也恰恰说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与时俱进。
“团体标准”难保虹鳟鱼生食安全
无论“真假三文鱼”之争,还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之辩,对于消费者来说,实际上就是虹鳟鱼是否能够像大西洋鲑鱼那样生食。
医学资料显示,生食的水产品中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这是威胁消费者生食肉类的最大安全问题。
云无心撰文表示,“三文鱼(大西洋鲑鱼)之所以能够生吃,是因为在目前的食品供应链中,它存在寄生虫的几率很低,而被误食之后的后果也不严重。”
他认为虹鳟鱼的寄生虫风险跟真正的三文鱼不同。淡水水产的感染风险比海水水产要高得多,并且淡水寄生虫如果被误食,产生的后果要比海水寄生虫严重得多。
负责制标的崔和表示,目前无论海水还是淡水产的“三文鱼”,上市前都必须经过检验,以确保食品安全可靠。
本次的团体标准也明确了寄生虫指标,入吸虫囊蚴、线虫幼虫、绦虫裂头蚴均不得检出。
“公平地说,如果真的满足《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的那些要求,那样的虹鳟鱼生吃的风险也确实很小。”云无心指出。
不过,标准中也有另一项规定:养殖全程使用人工膨化配合饲料的淡水虹鳟鱼不需要经过冷冻处理。
连续长时间的冷冻处理技术,是杀灭水产品中寄生虫的有效方法。如果不做冷冻处理,那么虹鳟鱼还安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