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哪些?
科举,中国古代,也是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哪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文小姐的邀请!儒客非儒客谈谈科举制的利弊影响:
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在选人用人制度方面的重大原创发明,是隋唐至清末中国中高级公务人员最重要的选拔使用途径。回首中国社会管理人员来源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血缘继承阶段,即父没子继的贵族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从有人类社会一直沿用到两汉。(其间虽有秦国以功授爵制度但不是主流)然而,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逻缉,在现实中造成官员的近亲繁殖,难以保证其治理能力。于是,中国人选官的探索开始进入新阶段。二是察举阶段,即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通俗地讲就由社会贤达推荐产生干部,这虽然比亲缘继承方式大为进步,但结果是张三丞相推举李四部长的儿子,而李四部长投桃报李推荐张三丞相的女婿,如此人情交易,产生了所谓士族大家,其弊端对下加剧了与社会中低阶层的矛盾,对上甚至危胁了皇权。于是,科举制冲破了千难万险,粉墨登场了。三是考试当官阶段,科举制度是其载体,即通过分科取试作为人才由国家统一任用,其中重要的是进士科。科举制定形产生于隋唐、完善于两宋、僵化于明清。从此,近千年来由一群职业读书人通过考试的龙门,书写文治武功、王侯将相的历史。
2.科举制的正面影响是:适应了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对人才的需要,保证和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一元化统治地位,构建了一个知识特权阶层——文人官僚集团,形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统治阶层的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一定程度缓解了阶级固化。同时,也打选中国式耕读社会的独特面貌。
3.科举制的弊端不在科举制作为机制的本身,而在于科举的导向和内容,特别明清以来,将科举的焦点全部放在朱熹对于儒客经典的解释,使一个民族的视野受到局限、思想的活力受到梏固、精英人才的导向变得极为单一。科举制的双刃剑效应日渐显现。
最后,儒客非儒客认为科举制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天堂,也是噩梦;既是使中国古代成为世界农耕文明巅峰的制度保证,也是中国艰难实现近现化的精神枷锁!
上一篇:米锥树有什么用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