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表现的没有自信,跟父母哪些行为有关?
孩子,父母,自己的孩子表现的没有自信,跟父母哪些行为有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表现的没有自信,跟父母哪些行为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做父母的在心底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众的。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每当孩子有表现的不如意时,父母就可能会忍不住去批评或者否定孩子。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伤了他的自尊,变得不自信。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否定只是随口一说,但孩子可能会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开心。如果孩子经常被否定,他可能会变得自卑。不知道现在做父母的你,在小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比如,“你怎么这么傻,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别人都知道,你怎么不知道?”这些话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
“你真是无可救药!”“你这样的孩子谁都不会喜欢的,当初就不该生下你!”“你怎么这么没用!”像类似这样的话,父母无论何时都不该说,这些话会严重刺痛孩子的自尊心。
“我要是你就不会这样做”,“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孩子的主动性是需要保护的,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即使孩子的想法真的不对,也不妨先肯定一下,然后再说出你的想法。
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当父母批评、否定他时,他可能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觉得自己的表现很糟糕,变得不快乐、不自信。孩子是需要被认可的,获得父母认可后,才能体会到做事情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变得更自信!
因此,父母平时对孩子不妨少一些苛责、否定,多一些肯定,你认为呢?我是暖妈桐花万里路,谢谢点赞、关注、转发,欢迎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但爱得越深,伤得越重。父母常常在不自觉中伤害了孩子,那么什么样的行为会伤害孩子呢?最近在看海姆·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其中就列出了几种会伤害孩子自信心的行为。
1. 批评孩子的品性或人格。
孩子难免做错事,比如踢个球把花瓶打碎了。父母第一感觉都是“这孩子怎么这么顽皮啊!”
类似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把所有的错误归结为自己的性格。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说,一个人是否乐观,要看他怎么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如果他把坏事归结为自己的个性,他就会形成悲观的性格。
父母批评孩子“调皮”“笨蛋”“胆小”“懦弱”“冒失”等性格问题,都在暗示孩子:“所有一切都是你的错,这是不可改变的。”这个暗示会一直在孩子脑海里盘旋,只要孩子表现出想改变自己的意愿,就会出来转一转,跟他说:“你不行的!”
2. 夸奖孩子的品性或人格。
我们中国父母夸孩子时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你真乖”,但这样的夸奖不但不能鼓励孩子,还会让孩子丧失信心。
“你真乖”,是说孩子很乖巧、听话。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不乖的,走路不好好走,一定要蹦蹦跳跳;睡觉不好好睡,一定要妈妈讲完故事才睡;吃饭也从来没怎么乖过,不是撒娇要喂,就是耍赖不吃。即便最最乖巧的孩子,也会想方设法在亲近的人面前闹一闹撒撒野。所以,孩子一听到“乖”这个字,都会下意识地要反驳,而且是用调皮捣蛋的行动反驳——你说的不对!
也有很多孩子会被夸聪明。孩子也可能认为,我确实很聪明,我做数学题很快!在班级里画画也是最棒的!但是,世界上的难题多了去了,没有付出努力的聪明不过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当孩子某一天碰到困难时,将会经历从天堂到地狱的断崖式下跌。原来我并不聪明啊!到时候,毁灭的是这个孩子的人生信仰,这滋味,想想都难受。
3. 挖苦讽刺孩子。
类似于“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这样的话都是在挖苦。
有时候父母意识不到自己在挖苦孩子,比如父母教了两小时,孩子还是不会做某道题,便口不择言:你怎么这么没脑子啊?挖苦的语言,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在贬损孩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主观的评价,可能是“我胆子太小了”等 负面评价,也可能是“我是个快乐的人”等正面评价。如果孩子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孩子就会在自己失败时候告诉自己“我做不到”。
所以讽刺挖苦除了让父母宣泄一下情绪以外,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4. 贿赂孩子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有些父母也喜欢贿赂孩子:“如果你这次考试100分,我就给你买大机器人!”
这类金钱或利益的诱惑,可能在短时间内激励孩子努力奋进,但实际上,它会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不够好,你需要改变!
试想一个人整天被人评价为不够好时,他还会有自信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