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仅传到二世后就土崩瓦解,政权迅速垮台?
秦国,六国,始皇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仅传到二世后就土崩瓦解,政权迅速垮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个人认为还是文化问题
秦国以法家治国,从孝公时代卫鞅,到后期的李斯一直都是贯彻用法家治国,秦未起义关中百姓并没有跟着一起暴动,但是关东六国还是延续着周王朝的分封制,遵循着古制。
六国贵族并没有彻底根除,后来的各路领导人基本都是六国后人
没有及时消化也是一个问题,其实始皇帝统一度量衡,文字,修驰道,都是在逐步的消化,坑儒(部分)其实也是为了统一思想。
国运不济 到始皇帝已经是延续了7代有为君主(献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庄襄王和始皇帝),时间已经够长的了,加上又有千古难遇的名将项羽出现,秦国阵营通过政治斗争拿的出手的名将也仅有章邯,王章等等,几大家族人才凋零(蒙氏,王氏,李氏,甘氏等等),都被清洗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挫劣观点,请多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是百万秦军在大泽乡起义后不久就被消灭了,没有军队的政权只有灭亡了。
秦国最大的问题是统一天下后没有收复人心。虽然秦始皇统一文字试图让天下人认同秦朝,可他仅仅当了12年皇帝就去世。12年时间太短,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要想让山东六国子民对秦朝有认同感,没有2-3代人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所以,秦始皇只是表面统一了天下,人心还在分裂,而且不时会有人试图造反推翻秦朝的统治,这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先有张良雇大力士偷袭秦始皇的车驾,后有项羽在见到秦始皇车队时在人群中说道:彼可取而代之!又有秦始皇率领秦朝大军巡视天下镇压王气。这一切都在说明秦始皇所处的环境凶险无比,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对宅心仁厚的公子扶苏不满。因为,秦始皇的接班人决不能幼稚的认为仅靠怀荣政策就能降服那些暗地里积极准备的反抗力量。。。
(秦始皇出巡)
项羽家族来到江东不久,就笼络了当地精英人士,并用兵法来规范指挥这些人,可以说其行为已经昭然若揭,只等机会来临就会举起反秦大旗。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无疑给天下反秦人士带来了机会。说实话,假如公子扶苏继位,由于有蒙恬蒙毅的支持,军政大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民间反秦势力还真不见得能泛起大浪来。但是,胡亥既没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更没有公子扶苏在朝中的威望,在赵高的蛊惑下又对秦朝上下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导致人心四散,给反秦势力提供了良机。
陈胜吴广的起义只是灭秦战争的导火线,赵高、胡亥等人虽然曾经和秦始皇形影不离,但是显然他们对民间反秦势力认识的不够全面。大泽乡起义爆发后,豪强们趁势而起,山东各地的秦朝军队忽然之间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很快就被消灭干净。
而山东秦军的消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秦朝兵源几近枯竭。这时候南方又传来坏消息,赵佗切断南北方联系,50万南征秦军也没了。所以,只能听从章邯的建议武装起骊山囚徒抵御起义军。当骊山囚徒军被项羽消灭的时候,秦朝失去了最后一支军事力量,于是就灭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全国皆反。原来有明显界限的六国自己还相互防备、相互攻击、自我消耗,秦王朝统一六国,反而将六国的臣民打散重新整合起来,这样六国臣民共同反抗秦王暴政,力量反而统一了。
其次,秦王暴政对六国臣民压迫太重,这样必然引起反抗。
第三,秦王朝内部争斗出现戏剧性结果,赵高专政,李斯失势,扶苏蒙恬被杀,这样内部也出现矛盾,出现不稳。
第四,随着疆域的扩大,秦王朝不仅要北抗匈奴,还要南征南越,虽然以前军力强大,但是这样无形中对军事力量有所分散。更别提还有如火如荼的六国反抗力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