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仅传到二世后就土崩瓦解,政权迅速垮台?
秦国,六国,始皇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仅传到二世后就土崩瓦解,政权迅速垮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统一六国靠的是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仅传到二世后就土崩瓦解,政权迅速垮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国曾经十分强大,为何统一天下后,二世而速亡?
其实,先秦诸子对秦之灭亡,早有预言。
老子曰:骤雨不终日,其中不须臾。太强盛暴虐的事物不能长久。柔弱胜刚强。
孔子曰:否极泰来,泰极否指。物极必反。不能太柔弱,也不能太刚强。一阴一阳之谓道。凡是执其中,最完美。
荀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曾子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子顺曰:秦二十年内,将统一天下。必不长久,不义也。
召公、子产有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鲁连中曰: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据考古的秦简:秦朝法律规定,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是犯罪,就要受刑。在法家和秦朝眼中,人不如牛。
而商鞅也主张,人民耕地时,要让他们眼睛不能乱看,嘴巴不能乱说,耳朵不要乱听。这不仅想起驴拉磨时,驴的主人为了让驴专心拉磨。会把驴眼睛蒙上。法家比驴主人考虑的更为周全,不仅要蒙上人民的眼睛,还要堵住嘴巴,塞上耳朵。在法家眼中,人不如驴。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像奴隶一样役使其民,天下苦秦久亦,秦焉不速亡!
附录:秦朝和法家以刑罚捍卫君权,奴役臣民,夷族连坐,宁枉勿纵。这不是法治,而是极端的人治——治人。儒家主张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这才是真正的法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是由于“胡亥+赵高”这对亡国二人组的胡作非为,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甚至在民变之后未能迅速镇压,最终酿成巨祸。客观原因则是当时天下刚刚一统,在经历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后,百姓、士子对旧国依然有怀念之情,而六国贵族依然有复国之志,这则是秦末动乱迅速扩大的原因所在。
主观原因:亡国二人组的亡国之举
秦始皇逝世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在其继位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赵高开始被宠信和重用,胡亥继位不久便醉心于玩乐之事,朝政大权逐渐落入赵高之手,然后这对亡国二人组就开始了他们的作死之路。
1、大行杀戮之事。胡亥继位之后,为了稳固皇位,开始大肆杀戮朝廷重臣和宗室,《史记·李斯本纪》记载,“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如此大规模的杀戮,不仅清除了朝中的反对势力,更换了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官员,更使得剩余官员对这对君臣极为畏惧。
2、滥用民力。秦始皇去世后,当时皇陵还未修建好,于是胡亥开始大肆征发役夫加快修建力度。而在皇陵修建完成后,胡亥又说“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于是又将大量役夫修建阿房宫,先后征发服役者多达70多万。
3、采用酷法治国。当时天下已有动乱,李斯的儿子李由时任三川郡守,却对本地的叛乱无能为力,于是便有人以此事上书弹劾李斯,李斯为了保住权势,于是便顺着胡亥的意思上了一封《上书对二世》,意是说如果想要让臣下都严格履职,那么就应该加强督查,使臣子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其实就是一种对官员的考核方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实在匪夷所思,如果一个官吏收到的税越多,那他就是一个贤明的官员;如果一个官吏抓到、处死的犯人越多,那他就是一个严格履行职责官吏。这种法令之下,各地官吏大肆压榨民意,使得“秦法”终于演变为了酷法。
4、对叛乱不闻不问。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大肆攻占周边郡县,民间更是大量爆发杀死官吏响应起义事件,而在使者前往咸阳报信求救的时候,却换来了“二世怒,下吏”的结局,于是再有使者到来,有了前车之鉴,只好上报说“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直到陈胜吴广大军攻破函谷关,杀到关中戏水时,胡亥才“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
胡亥和赵高的种种所为,虽然直接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但以当时秦国的实力,如果应对即使,并非不可压制,但胡亥却选择了无视。正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没有被及时镇压,才使得六国旧贵族看到了推翻秦国的希望,最终使得叛乱在秦国各地大规模爆发。
客观原因:六国贵族仍有复国之志,百姓对旧国仍有怀念之情
秦国虽然最终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统治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在经历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之后,社会各个阶层早已没有了统一的观念,大家并不以秦国子民自居,反而以“楚人”、“魏人”、“齐人”等身份自居,这从《史记》当中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史记》之中介绍秦国之前的名人,通常采用“国名+人名”的记载方式,例如“魏人张仪”、“楚人李斯”等等。这种“国名+人名”的记载方式彻底消失,直到汉武帝时期郡县制成熟之后才消失。
如果秦国的统治能够得以维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形成的无形壁垒必然会逐步减弱之志消失,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子民对秦国这个新生帝国产生认同感,乃至归属感,才能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然而,秦二世的所作所为不但没能化解这种壁垒,反而使得天下百姓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更加怀念故国。于是乎,在六国贵族先后发动叛乱之后,迅速取得了各地百姓的支持,使得起义规模和波及范围迅速扩大。另一方面,这也导致秦国无法从当地抽调部队进行平叛,只能选择从关中秦国故地征调部队前往平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